每天都在征服情敌_分卷阅读_91

  直到主持人来换另一部作品时,还有人对最后那幕镜头回味不已。这时再看选送方,果然研究院送的作品,总是有水准的。有部分人知道决赛指定的名额,也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
  入选名额只有三个,看完所有纪录片后,评委统一评分。评审室里,各个专家也发表了意见。
  “这个《医院里的黎明》,立意非常好,不过挖掘得还不够深刻,其实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完全还可以延展到贫富的差距、意志的坚韧等等。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
  “《活着》虽然也很有现实意义,但太过于注重失独老人的悲情,还有一部分对制度的批判,但是主线不明,副主题没有处理好。”
  “《守望回归》的主题表达倒是清晰,但是细节的表现手法上,比不上同批的很多作品,导演缺乏观察和解构能力。”
  “相比这几个,这个《日出的琴声》嘛……立意方面来说并不算特别出众。同类的作品还有《旗袍》,都是文化类,入围一部就够了。”一个专家很自然地说道。
  如果这两部纪录片都进决赛,评选起来就会很麻烦。
  这种不动声色的定调和打压,很快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我觉得有亮点。从文化意义上说,‘传承’和‘民族的’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之痛,这个纪录片里面,对于当下很多西化年轻人的价值观的迷茫,提出了中立性批判。从社会意义上说,民间老艺人的艰难生活,支撑他们坚持的信仰,和那些衣食无忧却迷茫的年轻人相比,发人深思也很让人感动。”
  “可我觉得有点无病呻吟了,你们看创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0岁,能懂什么现实意义?能懂什么人性悲欢?不过是取巧罢了。”有的人难掩对它的不屑。
  宋老爷子眉毛一挑,一个作品而已,今天上会的17个纪录片,为什么大家偏偏对《琴声》这个,争议最大?
  要说没有来自幕后的力量,他可不信。
  “有意思了,你吃鸡蛋很好吃,会去关注下蛋的鸡几岁吗?”说这话的是一位电影协会的专家,“我不觉得他们立意是无病呻吟。但我觉得最好的还不是它的主题,而是拍摄团队对细节的处理很美妙,他们很懂得抓感情点,对于镜头隐喻和意象的运用,是很有灵气的。有几个地方,我真是看得心头一酸。这个作品,我各项都给最高分。”
  每个人由于专业出身,看作品的眼光也不一样。他说完,和斜对面的宋老爷子交换了一下目光。
  宋老爷子慢悠悠地发言:“刚刚说入围一部的,这话可有意思啊。为什么文化类的,就不受重视呢?”
  那个专家也是想到什么就直说了,虽然潜意识里,确实认为文化类题材不重要,但是说出来确实就不好了。
  第一个发言打压《琴声》的专家,这时呵呵笑道:“宋老研究音乐考古出身,难免要带上些感情,哈哈。”
  听这不动声色的挤兑,宋老爷子笑了笑:“我要是对文化类作品都没有了感情,还能有人替我关心它们吗?”
  这话说的挺现实,传统文化在国内引不起主流重视,甚至要靠民间倒逼官方,已经是一件无奈的事,作为评委会的人,有着话语权,今天却公然说出“文化类一部就行”这种话,难免令人叹息。
  那个专家被暗讽了一句,不好再争辩什么,一来他理亏,二来宋老头儿的学术地位很高。其他人见这一番争论,心里大概也定了调。
  围绕各部作品漫长的讨论后,他们开始打分。从入场时,评委们就上缴了手机,此刻屋子里安安静静的。
  一小时后,总分评选结果公布在了电子栏上。这种评选,一般还是有一半的公正性,要留给别人的。
  第一名,《旗袍》。
  第二名,《医院里的黎明》。
  第二名,《日出的琴声》(并列)。
  第一名的结果毫不出奇,高分压过后面两名。然而评委里,有一个人不动声色地皱起眉头。
  他想保的作品入围了,他想压下去的作品……奇怪的是也入围了。
  偏偏,它们的立意如此相像,这在决赛里,是个麻烦。
  --
  入围作品名单送上去,很快情况也传到了国外。
  陆蔓琪的家族如今在国内只做VC和控股,而承办纪录片比赛的A电视台,陆氏正是其股东。
  比赛评委都是承办方通过公开程序请来的专家,支付评务费,过程中,承办方自然也可以接受一些来自各方面的“指示”。
  更何况,陆家控股的其他公司,还是A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不管是从哪方面,这位远在国外的千金小姐,她所发的话,都如老佛爷的圣旨——不容忤逆。
  陆蔓琪听了别人的汇报,她的马术教练递上来一瓶水,她喝了一口,言简意赅:“结果。”
  那边报上了三个作品名字。
  陆蔓琪淡淡一笑。
  初选时,她并未太过介入,一方面那个娘子军团做她们自己的事,只是拉上了谢斯哲;另一方面,电视台也有自己的关系要处理,发号施令的人越多,摊子就越乱。
  也因此,她让电视台按原计划评奖,不必顾及她,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那边高层十分感激她——毕竟承办方也有来自各方的压力,哪一尊神都不好得罪,股东没要求是最好的。
  虽然捧或压,这些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情,但——没意义的事情,哪怕多费一句口舌,陆蔓琪也不做。
  却未想,那几个女孩还是挺有能耐,顶着各种强敌环伺,竟然杀出重围,进了决赛。谢斯哲没有来找她帮忙,那这件事,究竟管还是不管呢?
  她们背后或许也有后台强势支持,不过,决赛只能有一部能获奖,而这个奖,组委会那边也早已尘埃落定。至于她,没心思陪玩。
  谢斯哲对待这件事,似乎还是很在意。真是不公,他从未待她有这样认真的时候。
  她不和这些女孩们较劲儿,她只需要让女孩们对谢斯哲的依赖和信任消失即可。
  消除依赖,才是解决情敌最根本的方式。
  --
  决赛的通知很快下来,入围的三部作品,除了评委外,还会有100名来自各大高校的教授,组成专业观众团评审,他们的评分占有一半的比重。
  而创作团队也要参加决赛,亲自讲述每个镜头、细节的想法。评委会对他们进行提问,因此这个环节很重要,能否给评委留个好印象,关系着作品的总成绩。
  这样的决赛,也是拼后台谁的脸大的时刻。
  对许盈沫而言,谁得奖已经不再重要,能进决赛已经是意外之喜。而大家一同站在一个舞台上,一起努力过,才是最重要的。
  决赛当天,她们早晨到了会场。偏偏这天,谢斯哲临时遇到些事情,不能到场。接了他的电话后,许盈沫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
  也奇怪,有一种人,他在的时候,你会觉得莫名安心;但他若是不在,你总觉得好像失去了很重要的力量源泉。
  显然赵婷也因为谢斯哲的缺席,而有点心神不宁,但她考虑的却和许盈沫不一样——她知道谢斯哲外公的家世地位,知道在场一定有人认得出他!如果他能和她们一起上台,很多事情的结果将会完全不同!
  现在,到会场的创作团队,有的在后台吃早餐休息,有的已经去观众席坐下。还有一个小时,决赛就正式开场。
  休息室里,《旗袍》纪录片的主创人员聚在一起,讨论着和他们撞了的《日出的琴声》。
  “听那天的评委回来说,那片子做的确实很有水平,我有点担心,能不能想办法看看?”
  “参赛片子怎么可能流传出来,他们没看过咱们的,咱们也看不到他们的。不过你担心啥,咱们都……”
  后面的话,心照不宣。
  他们的纪录片,从出选题,到说服那个手工老艺人,已经准备了一年多,还拿了院里的专项资金投入拍摄,获奖的事情也基本落定。
  且不说这个行业里,导师的身份地位有多重要,是他们的极大保障;他们自己的专业素质,也是非常过硬的,拿到这个奖,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
  然而,横空杀出一部撞立意的纪录片,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好在就在昨天,他们收到了最终消息,评委团这边,已经都做通了工作,至于专业观众团——
  这个“专业观众评分”看起来公正,是组委会拿来表明严肃客观的好道具,然而实际上,专业观众的意见往往分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评委团。只要评委团没有问题,专业观众评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所以,他们看着对面赶赴而来的《琴声》团队,难免都带了一点同情的神色。最让人感到奇特的是,他们中间还夹杂了一个棒子。不知道文化界不少人,对某国是有点意见的吗。一会儿上台陈述,看刁难不死他们。
  看到歪果仁,他们对于接下来的讲述环节,已经完全放心了。倒是一个女孩子,看朴水正落单,而他们团队的人还没到齐,就先给他来个下马威。
  “你们这次搞这个题材,也是挺不错的。可惜啦,你们和我们的立意有点相近,咱们两部作品里,只能是谁拍的好,谁说了算喽。”
  朴水正这时候还不知道入围的其他作品:“哦。你们拍的什么?”
  那女孩子一顿,想起来他们没有内幕消息,更有些优越不已,施施然一笑,打开遥控器,投影仪上出现了一个女人婀娜多姿的身影,丰乳细腰,手戴玉镯,风韵宛然,背后是夕阳拉下的光,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旧影……
  朴水正惊叹道:“好美,好漂亮啊!旗袍果然是最体现身材的!太美了,啊啊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