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他时候约莫而立之年,看见一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孩子一脸冰冷不近人情的模样,还感到几分有趣。
  他是在武当山的师长、师兄弟们关照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拥有完整愉快的童年,而在盛京那样富丽堂皇、锦衣玉食的高墙囚笼里,再有灵气的孩子,恐怕也只会生长出腐朽的模样。
  那时他只在人群中遥遥地看了那位小殿下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这一辈的国师将会在他自己与青城山那位师兄之间产生,但是在一心求道和成为国师之间,明显还是前者对他而言更加有吸引力。
  把这个荣耀的位置抛给青城山那一位师兄怎么不算一种两全其美?反正他是不想参与盛京那些尔虞我诈的。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最终命运向他开了一个完全颠倒的玩笑。
  后来再见到赵殊的时候,他已经不得不高看他一眼了。恰逢南诏入侵、九州动荡,二十出头的秦王成了站在边疆锋线最前沿的人。
  他顶着一身的伤,拒绝了所有的接驾,徒步走上了武当山,敲开了他的山门。
  他来请他出山,做他的国师。
  姜乙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继而笑了一下,他说,秦王殿下为什么觉得我一定会同意呢?
  就连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穷山僻壤的他都知道,秦王赵殊,分明是皇帝最不喜爱的那个孩子,因为他母妃出身西南君侯世家的缘故,皇帝在忌惮其母家势力的同时,也连带着对这个儿子怀有敌意。
  赵殊彼时只是用着那一双冷冰冰的眼睛静静看着他,面色是一片并不那么健康的苍白,他说,因为我会坐上那个位置。
  我会成为大雍最优秀的皇帝,而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国师。
  我会与你携手缔造一个千古称颂的盛世。
  姜乙一愣,他不得不承认赵殊那双眼睛是存在独特魅力的,吸引着他想要去看一看他口中的那个盛世。
  那时候他没有一口答应,只是沉默了一瞬之后,对他说自己会考虑一下。
  赵殊也没有强求,他也不过是在百忙之中抽空从前线来到了武当山,在南疆,那些杀戮的故事没有结束,他还有边疆的战事扛在肩上。
  于是他起身便走了。
  留下了一句,我会在盛京等你。
  姜乙见拒绝的气氛有些沉重,对他开了一句玩笑,说,如果我执迷不悟,殿下届时务必令寻高明。
  赵殊头也没回,只说,我会等你。
  姜乙彻底愣住,他直直地望着赵殊的背影,直到他彻底消失在视线中。
  这些皇室子弟真的都是些怪人,他想,好好的人,要把自己活成这个样子。
  这个让全天下都要匍匐在他脚下的样子。
  后来他听说了南诏大捷的消息,也知道了秦王回京登基的消息,更是知道了朝廷与青城山达成协议,知道那位师兄永远不会成为国师的消息。
  太犯规了,这位师兄。
  太任性了,这位少年帝王。
  姜乙好笑地摇了摇头,接过自盛京远道而来的皇帝的亲笔,终于在浩浩荡荡的仪仗之下出了武当山的山门,在最高规格的簇拥之中去到了盛京。
  他祝贺他夺嫡成功,赵殊只是淡淡一笑,对他说,父皇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高看他一眼,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里还带着恨意“居然是你,呵,我大雍倒是幸运。”
  赵殊说这话时,语气噙着嘲讽,但姜乙也看到了他眼底深藏的那一分悲戚。
  他看着他一步一步坐拥山河万顷,他也看到了他向他许诺过的盛世大雍。
  他终于成为了众人口中那个刻薄寡恩、生性多疑的承华帝,他在外的形象是头戴冕旒的、不苟言笑的、冷酷无情的帝王。
  他看着他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也看着他独守了那无边孤寂。
  赵殊生来就是为王的,除此之外,他独独没有活成赵殊的模样。
  他成了最好的君王,唯独辜负了自己。
  赵殊早在进入龙山剑阁的那一天就与赵殊做了彻底的道别,但是一直到王舒服毒的那一天,他才在皇位下真正埋葬了年少的自己。
  盛京是一滩吸人精气的腐烂污泥,王舒是一朵太过于皎洁的花,她无法盛开在这里,赵殊看着她在深宫的院墙里一步步走向枯萎。
  他同情她。
  他了解她最放不下的牵挂是什么,她的不舍同样是他的期冀。
  在王舒亲手从他手中接过绝凝散的那一刻,那个女子向他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
  “陛下,我不曾后悔爱你。”
  “但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希望自己不会再遇见你。”
  王舒给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也没有怨恨。
  赵宥会平安地长大、会成为大雍的帝王,他们之间的从前都将一笔勾销。
  他深知自己早已厌倦了这个腐朽连翩,肮脏不堪的人世,他只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它打造成了一个由史书彪炳的盛世,其余的,他不想管了,也不用管了。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所以,他把这个天下要交给他与王舒给予厚望的孩子了。
  自此,他们之间,就真的没有遗憾了。
  ---
  赵宥白着面色,沉默地走后,赵殊才缓缓起身,他缓缓踱步至窗前,目光落在窗外的萧瑟冬景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