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二管家已经到了上房,同徐氏说了沈瑞中“案首”之试,还有寒门儒生对县令与沈家的污蔑言论。
  徐氏虽是听得皱眉,却并不急迫,只道:“二哥争气,这是好事……你莫要慌里慌张的,不被人妒是庸才。不过是几个腐儒酸话,为难不了沈家……”
  沈家大老爷为京官,这些年也经历过风风雨雨,眼见徐氏神态镇定,二管家便也心安。
  徐氏道:“报喜的人估摸快到了,准备赏钱去……”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亲家与王府那头,打发人去报喜……”
  二管家应声下去,在院子里与沈瑞碰了个正着。
  “恭喜二哥”二管家躬身道。
  沈瑞看了二管家一眼,淡笑道:“这些日子也让安叔受累了,改日请安叔吃酒……”
  二管家连声“不敢”,下去张罗赏钱去了。
  早有婢子看到沈瑞,一边往里传话,一边挑帘子。
  见沈瑞进来,徐氏忙招呼他上前,笑着道:“没想到竟得了‘案首,还真是开门彩,咱们二哥好运道”
  沈瑞犹豫了一下,道:“母亲,会不会给父亲添麻烦?”
  徐氏笑着安抚道:“虽说‘县试,取耕读子弟是’惯例,可也没有律法规定仕宦子弟就做不得‘案首。京城官场虽不太平,可你也要相信老爷。能做到京堂位上,难道还能被几个书生用’莫须有,的罪名拉下马?加上今年是春闱之年,关于营私舞弊之类的弹劾何其敏感,即便有个小鱼小虾蹦出来也弄不出大动静。”
  这话却是与沈瑞想到一块去了。
  徐氏的性子虽不爱张扬,可想到有人就此事盯上沈家,心里到底有些不痛快。
  她倒不是担心丈夫,而是担心沈瑞。
  要是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不管清白与否,与沈瑞的名声都有碍。
  沈瑞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地考试,却因成绩斐然被人说嘴,说不得心中正忐忑,她便不想让他再添气恼。
  徐氏笑着吩咐婢子道:“去,传话给二管家,准备一筐炮竹出来,等报喜的人来了,家里也帮炮仗……”
  第二百五十二章 褎然举首(四)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从县衙报喜的队伍过来,尚书府大门外就开始燃放炮竹。
  一地红纸屑,空气中都是火药味。
  沈家的仆人们,也都满脸喜色。
  太太发话,二哥得了“案首”,家中下人每人赏一个月月钱。
  仁寿坊各家住户,不管是与沈家有往来,还是无往来的,通过沈家这么大动静,也晓得沈家二公子中了县试“案首”的消息。
  不少人嗤之以鼻,区区县试“案首”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中了进士。不就是显摆后继有人么?这显摆的也太早了。
  不过大兴县令竟然敢点京堂子弟为“案首”,真是胆子肥了,也不怕惹非议。只是便宜了沈家那小子,“案首”既到手,府试与院试就没门槛了,倒是好运气。
  同沈家相熟的街坊邻里,不免奇怪。当年沈珞童子试时,沈家也没弄出这么大动静,难道是因这位“二公子”是嗣子的缘故,徐夫人有心给嗣子做脸?
  这般猜测着,大家就少不得备了贺礼,上面凑趣道喜。
  仁寿坊中住的虽多是官绅人家,不过如今品级最高的就是沈大老爷,远亲不如近邻,能做人情的机会,大家都不会错过。
  徐氏虽没有大宴宾客,不过也是乐呵呵地招待了邻里众女眷,收了大家的贺礼。即便没有摆席吃酒,可也准备了丰厚的回礼,俨然心情大好模样。
  看的众女眷不免泛酸,除了有爵位的人家,子弟是否成才毕竟还要看科举。沈家二公子得了“案首”,今年就妥妥的一个秀才功名到手。
  十四岁的秀才,也不是谁家都能出的。
  虽说大老爷与徐氏一样觉得这“案首”的名次有些扎手,不过也并不怎么担心。沈家并非无根浮萍,不是几个腐儒的酸话都动摇的了的。
  即便真的有御史闹到朝堂之上,大老爷也不怕。
  沈家子早慧并非没有先例,当年三太爷十五岁中举,二老爷与沈珞十六岁中举,祖孙三代都是十三、四过的童子试。
  三老爷与三太太对时局朝政知晓不多,只有为沈瑞高兴的。
  尤其是三老爷,亲自教导了沈瑞大半年,见侄儿得了案首,不免与有荣焉
  正如徐氏与大老爷所料,县试榜单出来次日,就有御史上折子弹劾大兴县令县试“徇私”,不过却是小水花都没溅起来,就悄无声息了。
  因为春闱放榜了。
  新贡士出炉,几人哭、几人笑,哪里还会有人关注小小县试。
  沈宅热闹了两日后,又沉寂下来,因为客居沈宅的两个应试举子沈玥与祝允明双双落第。
  不止他们两位,就是在宗房京城老宅客居的几位族人举人,也无一人在榜
  几千举人云集京城,每科只取三百人,落第也是寻常。
  祝允明至今已经是第四次落第,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到现下的无奈怅然。
  徐氏心疼外甥,也不知该怎么规劝。要是祝允明只是寻常举人,徐氏或许会劝他去考教职或者找关系补官;可祝允明是士林才子,在南直隶极有名望,乡试时又顺当,不甘心就此止步。徐氏毕竟只是姨母,不是亲娘,总不能拦着外甥不让他再继续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