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原来入学的那些官宦女子,一直等嫁了人,还时常留恋在学院之中。
  竟是到了只进不出的地步。
  如此,原来的学院便容纳不下了。
  而现在,迁都到了金陵府,二位院令、院丞早已无法去学院履行职责。
  所以,二人找上百里无忌,非要在金陵府单独建造一所女子学院。
  百里无忌心中并无异议,于是,数月之后,金陵学府边上,一座女子学院诞生了。
  ……。
  面对中原的一片乱象,百里无忌想过出兵北上。
  但国内支持北伐的呼声不高。
  其实主要的原因来自百里无忌内心的一种惧怕。
  是的,百里无忌有些怕了。
  到了现在占据半壁江山,百里无忌和手下将士付出了太多的生命。
  百里无忌已经没有当年那种光脚不怕穿鞋的赌性。
  他希望能在彻底稳定国内、整军战备之后,再进行北伐,以便尽可能的避免百姓损失和减少士兵伤亡。
  但百里无忌心里知道,他终究还是怕了。
  不是怕与契丹决战,而是怕一旦输了,中原将再无抵御契丹南下之力。
  百里无忌深信,凭着现在二十万的黑旗军,击败契丹的机率应该有五成。
  但军事实力仅仅只是一部分,远上北疆,那是异国作战,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并且补给线会拉得很长,这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持。
  最让百里无忌担心的是,一旦黑旗军主力北上,国内的不安分子,很可能冒出头来。
  这些才是百里无忌没有狠下心来,趁晋国灭亡,中原无主时,大军北上的真正原因。
  毕竟。在没有正式和契丹开战之前。
  中原是楚国与契丹之间唯一的缓冲地。
  治理一州和治理一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治理一州,只要军权在握,就可以将政令顺利地推行下去,并由军队监督着实行。
  而治理一国。你只能让下面的官员推行,如果政令得不到大部分官员的应和,这个政令就会被搪塞,哪怕派军队强行推行,也无济于事,何况也没有那么多军队。
  百里无忌目前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官员能尽力配合政令的推行。
  原南唐、吴越的旧官员人数已经超过了原楚的官员人数。
  而这些官员与楚国官员不同,不单单是处事方法不同,还有观念上的不同,也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些官员中大部分经常阳奉阴违地对待政令。令百里无忌头痛不已。
  百里无忌现在已经不想大量流血了,也许是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稳重,也许是越来越安于现状。
  但世事终归是不尽如人意,树欲静而风不止。
  百里无忌最终还是被逼得下了狠心。
  这一天。与徐世铭等人商量之后,百里无忌诏令全国各州,即日起官员考核以新增纳税户为标准,决定官员的升迁。
  这一命令被前所未有地迅速推行。
  三个月后,各地报上来的新增纳税户呈现出了一成、二成,甚至三成的增长。而增长最为明显的就是原楚各州各县。
  这令百里无忌大吃一惊。
  这未必也太快了吧,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成为纳税户,这至少需要十四、五年,就是以前有快成年的孩子,也不至于三个月就有这么多人成年吧。
  百里无忌命令徐世铭动用军情院彻查此事。
  一个月后,徐世铭回报,经军情院彻查。增长数字属实。
  但各地增长人员在事后逃离严重。
  百里无忌与徐世铭相视苦笑,情况已经很清楚。
  这些庸官相互勾结,引数百甚至上千流浪人口,迅速安排其无主的田地进行播种,不等待收获。成为熟田,马上列入纳税户。
  而这些流浪人口苦不堪言,只能弃地而逃,逃至邻县,再重新来上一出。
  流浪人口更是挟裹着原有人口一起出逃。
  更甚者,原有人口被那么狗官强逼着出逃,为得就是增加人数。
  于是,县衙的户籍上人口不断上涨,涨得却都是虚数。
  这就是所谓的上面政策,下有对策。
  百里无忌狠下心来,纵然内乱,也要动一动了。
  为了不影响秋收,百里无忌将时间选在了十月中旬。
  于是,又一场“清官运动”开始了。
  虽然百姓基本不被涉及,但那种血腥味令楚国数千万百姓胆颤。
  金陵王府一直保持平静,越是平静,越是让人不寒而栗。
  百里无忌心中知道,贪官恶吏,各朝各代都有,屡禁不止,也无法灭绝。
  但就如同生意,若被抓住时的惩罚大于所获得的利益。
  那么,贪官恶吏就会减少。
  百里无忌不奢求没有,仅是希望将人数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
  直到年底,楚国这场血腥的屠杀方才停止。
  百里无忌任用了一批博学院的学子补充进了官场。
  同时,在楚国全境全部推行原楚国的官员轮换和退休制度。
  ……。
  搞定了杜威,刘知远心情大好,又一路凯歌回师汴梁。
  可刘知远没有想到,一场让他撕心裂肺的惨事发生了。
  他的长子二十七岁的开封尹刘承训死了。
  人生中三大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刘知远占了其中之一。
  这刘承训可是刘知远心中定为接班之人,年纪正好,才能也不错。
  这种打击令刘知远瞬间衰老。
  蜀广政十一年(948年)正月,刘知远病了,皇帝龙椅还没捂热,就病重不起。
  刘知远领兵打仗还行,可这皇帝就差事真不适合他,这几个月中,凡是来投靠的原晋文官都被封了高官,可国家的强大和稳定,真心跟这些人无关。
  加上突如其来的丧子这痛,刘知远终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刘知远开始安排后事。
  刘知道其实心中已经知道,他刘家的江山没几天了。
  自己是怎么得来的江山,自然会怎么失去。
  原以为把长子培养起来,好让刘家江山多撑几年,如今已经回天无力。
  长子没了,虽然不看好次子刘承佑,可有什么办法,也只能是他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