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后重生纪事_分卷阅读_93

  “出去吧。”萧景泽知道谢瑶光不愿让人见她这副狼狈模样,摆摆手示意珠玉出去,待到人走了,才站起身,用热水浸湿了汗巾,轻轻地给谢瑶光擦脸。
  大抵是动作太轻柔,谢瑶光忍不住夺过汗巾:“我自己来吧。”
  她将汗巾丢进水盆中,撩起水洗了脸,又用药皂在手上搓了泡沫出来,抹到脸上,这才用水将脸上的泡沫冲洗干净,拧了汗巾出来擦干净水珠,露出一张白皙如玉的脸。
  萧景泽看着她一番动作,默不作声地勾了勾嘴角,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吃罢饭食,在小厨房熬药的喜儿抱着端着药碗进来,看到萧景泽坐在主位上,心中一惊,随即又是一喜,但是碍于谢瑶光在场,还是止住了步子,并且想将那药碗往身后藏。
  “行了,别躲了,朕都知道了。”萧景泽示意她过来,道:“这药方是哪个御医开的?去御医署把人给我叫过来。”
  喜儿放下药碗,转身出去叫人了。
  见谢瑶光拿起那碗药就要喝,萧景泽忙拦住,“御医都说你身子没毛病,还喝这些苦汤药作甚,不晓得是药三分毒吗,往后这药不许再喝了!”
  谢瑶光皱了皱鼻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反驳萧景泽的话,乖乖地放下了药碗。
  御医来得极快,只是身子颤颤巍巍,额头上还挂着冷汗,一进大殿先跪倒在地,连呼三声微臣有罪。
  “原来是徐爱卿,卿何罪之有?说来朕听听。”萧景泽道。
  徐御医听到皇帝陛下这不冷不热地话,初冬时节竟然觉得出了一后背的汗,衣裳都贴在身上了。
  “臣有罪,皇后娘娘前些日子传唤微臣诊病,臣学艺不精,诊不出皇后娘娘所患何疾,只觉得皇后娘娘郁结于胸,肝火旺盛,便只给开了些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药物,臣有罪,请皇上、皇后娘娘恕罪。”徐御医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又道:“皇后娘娘要臣莫要将诊病之事告诉皇上,臣一时心软,就答应了,犯下了欺君大罪,还请皇上治罪。”
  萧景泽对他那一通话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指着桌上那碗药,问道:“徐御医,你且认一认,这药可是你开的?”
  徐御医摸不清皇帝的心思,起身上前端起那药碗仔细闻了闻,他是个谨小慎微之人,断不能只凭着已经熬好的药汤来评判,于是又道:“臣须得看过熬了药的药渣才能断定。”
  药渣送了上来,徐御医看过之后才点了点头,“是臣开的药方。”
  “这药皇后服用多久了?对身子有无影响?”萧景泽唯一关心的是这一点。
  徐御医摇摇头,“服用了有一个月,皇后娘娘心思重,是下火的,没什么影响。”
  萧景泽这才放下心来,道:“你且上前来,给朕诊一诊脉。”
  谢瑶光不解,“皇上好端端地让御医诊脉做什么!多不吉利!”身康体健之人甚少出入医馆,也从不让大夫诊脉,他们将此视为不吉利。
  “无妨的。”说罢萧景泽将袖子撸上去,露出精壮的小手臂。
  徐御医见皇上并没有追究他给皇后娘娘诊病之事,心底松了一口气,说了句“微臣冒犯了”,便搭脉替他看诊。
  只见那徐御医诊着诊着,眉头皱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呼吸也沉重了起来,没多会儿,额头上又再度冒出冷汗来。
  “皇上,臣无能,请皇上降罪。”徐御医跪地,心里却忍不住地犯嘀咕,这皇后娘娘没病非说自己有病,难不成皇上也被传染了?他一个医者,还真是搞不懂这些上位者的心思。
  萧景泽笑了笑,伸手将衣袖扯了下来,抚平上面的褶皱,看向谢瑶光,道:“这下放心了吧,既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只不过时机未到罢了。”
  徐御医听得云里雾里,却又不敢问,半晌之后,忽然听到皇上唤了他一声,嘱咐道:“徐卿家,今日你为朕诊脉之事不必掩人耳目,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若是旁人问你朕龙体如何,你只需作出为难的姿态,莫要将详情说出去,可听明白了?”
  哪里能明白呀?徐御医想破脑袋都没能弄清楚,只是皇上吩咐,为人臣子的只得照做。
  然而一旁的谢瑶光却是明白萧景泽的用意的,她的脸色变了又变,咬着嘴唇才没发出声音来,等到徐御医走后,才迫不及待地问:“你难道是想让人说你身有隐疾吗?你……你怎么能……”
  见她情急,萧景泽连忙安抚道:“阿瑶你先别着急,听我说,我这想法虽然是临时起意,却并非没有缘由,你仔细想想,一个皇后不能生育,皇帝可以选妃,可以废后,可要是有传言说皇帝不能生育呢,人心浮动,我这样做,一则是不想你承担污名,平白的受委屈,二来,也是想看清楚朝臣们心之所向。”
  他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谢瑶光想不出应对之语来反驳,心里实在是又感动又心疼,道:“都怪我胡思乱想,若是我不想这么多,你也不会这样……你是皇帝啊,这名声……要是……”
  “生前死后,名声有何,我身为皇帝,若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不能爱护自己心爱之人,不能守住这江山国土,做皇帝又有什么用呢?”萧景泽拍了拍谢瑶光的肩,“阿瑶,我要你陪我一起,看着这天下富庶太平!”
  ☆、第117章 议亲
  第119章议亲
  赶在新年前,茂哥儿终于适应了奶娘,韩氏腾出功夫来,着人备了厚礼,去文员侯府为凌元辰提亲。
  凌元辰经阴山一役之后,升为威远将军,大小也是个三品武官,这身份也算配得上郡主。
  可是礼也收了,茶也喝了,话也说了,文远侯夫人还是没给个准话,韩氏惦记着回家瞧儿子,实在是不愿意再同方氏绕圈子,径直道:“侯爷夫人可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若是我能办到的,定会照办,元辰也应了我,若是郡主肯下嫁于他,往后定会疼惜她,不让她再受一点儿苦。”
  “哼,说得轻巧。”华月郡主虽然自小不是在亲娘身边长大,但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又岂能不疼惜,先前悄无声息地跟着大军去了战场上,可是没少让方氏提心吊胆,一想到都是凌元辰这小子把女儿的魂儿给勾走了,她这心里头就一百万分的不舒服,哪里会痛痛快快地答应这桩亲事呢。
  “我们家的男儿,个个都是读书人,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华月自小在宫中长大,说一句锦衣玉食不为过吧,靖国公和关内侯的为人,我自然是佩服的,将门虎子,那凌小将军也是领兵打仗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上战场,以华月的性子,哪里肯在家里苦等着,千山万水都是要跟着去的,塞北苦寒,岭南多瘴,受不受苦又岂会是一句话的事儿,退一万步讲,就算华月肯乖乖待在家里,那战场上刀剑无眼,前些年先帝在时,连年征战,长安城时时有那在灞桥送夫出征新嫁娘,谁晓得什么时候就又守了新寡呢。”
  方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凌夫人莫要嫌我说话难听,你且扪心自问,关内侯出门在外领兵打仗时,你担不担心?就知道我这话是发自心底的了。”
  韩氏如何能不知,这些年来,她曾无数次梦到凌元照征战沙场的情形,有时候是同将领们在帐中议事,有时候是在阵前杀敌,有时候是受了伤昏迷不醒,甚至有时候会梦到一封急报到了长安,送到自己手边,那上面写着他的死讯。
  马革裹尸,保家卫国,那是凌家男儿的追求。
  韩氏苦笑道:“夫人说的我都懂,只不过想着小儿女们两情相悦,元辰又是我一手带大的,他爹娘去的早,长嫂如母,我合该替他张罗亲事,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您有诸多考虑,也是为了自家孩子,我总不能勉强,这事儿,便当我没提过吧。”
  华月郡主对凌元辰的心思,整个长安城都知道,韩氏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可谓是恰到好处,她话音刚落,正欲起身之时,屋内的屏风后面,传来一声重重地咳嗽。
  文远侯夫人忙唤了一句,“姐姐何必着急,我也没说不愿意,这亲事是要议的,咱们啊,得坐下来慢慢谈。”
  韩氏笑了笑,从善如流地坐了下来。
  屏风后面的华月郡主松了一口气,侧着耳朵听她娘和韩氏在那边商议。
  这人心要是往一处想了,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商定好下聘的日期,方氏亲自送韩氏出了门,看着关内侯府的马车远去,这才回到屋中。
  华月郡主正坐在太师椅上盘中剩下的点心,眼睛弯弯地,咬一口,心满意足。
  方氏看到她这得意劲儿心里就来气,骂道:“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好赖也是个郡主,哪有这么上赶着嫁人的。”
  “哎呀。”华月郡主现在也不同娘亲对着来了,她讨好地笑了笑,站起身来,“娘亲渴了吧,我给您倒茶,您坐,累不累,要不要我给您捶捶肩?”
  方氏瞪她一眼,“生了你,真是前世来讨债的冤家,也罢,把你嫁出去,省得留在家里祸害我。”
  华月郡主喜滋滋地,任方氏说什么也拦不住她的好心情,还调皮地冲方氏眨了眨眼睛,“那娘打算什么时候把我嫁出去啊?”
  “你到底还是不是个姑娘家,一点也不知道害臊。”方氏又骂了一句,这才道:“等到过了年,我去请李太常帮忙挑几个好日子,看看再说。”
  “娘,那是不是得给三哥写信,告诉他这个事儿,让他早些回来呀?”华月回来之后才得知郭恪去了西域,想来是行商路线与行军路线不同,两人别说见面,连消息也没通上。
  华月郡主同三哥郭恪年龄相仿,少时闯了祸,郭恪没少替她背黑锅,两人感情极好,故有此一问。
  方氏揉了揉脖子,道:“谁晓得你三哥现在走到哪儿了,上封信还是一个月前送回来的,他给皇上办差,这差事……我总觉着吧,你说皇上是不是记着你三哥向皇后娘娘求亲的事儿,才故意把他弄得远远的,他这个傻子,还乐呵呵的。唉,你都要定亲了,你三哥还没着没落的,这走得又远,我还真是鞭长莫及,你说,娘是不是提前相看着,等你三哥一回来,就立刻让他成亲……”
  见娘亲又开始絮叨起来,华月郡主知道这话头要是一开可就止不住了,忙道:“娘,我昨儿说今天要去长公主府给祖母请安的,我先走了,就不陪您聊啦。”说罢这话一溜烟地跑掉了。
  方氏回过神来无奈地骂了一句,“死丫头。”
  且说另一头,韩氏回到关内侯府,凌元辰抱着茂哥儿,正在屋内玩耍,凌元照在一旁拿了兵书玉简读给儿子听,时不时地还问一句听懂了吗?
  “茂哥儿才几个月,哪里能听懂这个。”丫鬟替韩氏除去狐裘,又递了个手炉过来,她暖了暖身子,待到一身的寒意褪去,这才将儿子抱起来。
  “孩子是要从小教导的。”凌元照看着妻儿,锋利的面容露出一丝笑意,道:“今儿去文远侯提亲,事情如何?可顺利吗?”
  韩氏喝了一口热茶,看着兄弟俩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她,嗬地一声笑出来,“叫你同我去,你又不去,我还以为你不关心三弟的终身大事呢。”
  “夫人又不是不知道,郭通那个人一开口都是大道理,我实在耐不下性子,他若是个军中出身的,我送一坛子好酒就能帮三弟把这亲事定下,偏偏他是好那些酸文的,我这糙汉子,实在同他说不到一处去。”其实凌元照是世家出身,纵然不擅诗文,却也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不堪,只是与文远侯脾性不合罢了。
  “大哥若是糙汉子,只怕满朝的武官就没有一个雅的。”凌元辰笑了笑,“今日之事多亏大嫂,来日小弟成亲之时,还要请大嫂多喝几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