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3节

  那笑容,看起来就好像狼外婆骗小猪开门一样。
  向南不再多想,随手带上房门,就跟在后面出了酒店。
  再次回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已经差不多到了上班的时间,工作人员陆陆续续地刷卡进入到工作区域。
  贾昌道一边朝着院子里面走,一边解释道:“咱们这儿是整个故宫博物院办公区域里面,唯一设置了门禁装置的地方,出去了想要进来,都必须刷卡。”
  不止是门禁,像古书画修复室里的钥匙,也都只有两把,谁最早来就去领钥匙开门,谁最晚走,就关好门窗锁好门将钥匙交还。
  如此严格的通行制度,是因为文物在这里一放就是一个月甚至一年多。
  对于这一点,向南也是了解的,不止是故宫博物院这么做,金陵博物院那边也是一样的制度,文物的价值不可估量,要是出了点什么问题,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走着走着,向南就感觉有些不对劲,这好像不是去古书画修复室的路。
  “贾教授,咱们不是去书画修复室那边吗?”
  “不着急,不着急,书画修复那么点事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不就是那么回事儿嘛。”
  贾昌道继续往前带路,笑眯眯地说道,“我先带你在文保科技部到处看看,转转,熟悉一下。这里面还是挺大的,而且还有不少高科技的检测、分析仪器,免得你以后自己一个人走迷路了。”
  他的这一番话,更让向南迷糊了,心说:“我来就是为了《千里江山图》的,等修复完了就走了,没事一个人在里面逛什么啊?”
  虽然搞不懂贾昌道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可人家一个故宫文保科技部的副主任、专家教授级别的大人物,放着一大堆正事不做,专门陪你到处转,向南还真不能说什么。
  能怎么办?
  只能乖乖地跟着一路看下去了。
  第20章 相亲大会
  文物修复方案的讨论,尤其是国宝级文物《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谁也不敢粗心大意,更不可能随意糊弄,专家们的职业操守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干。
  一群老头老太太每天上午来到故宫文保科技部里,对着《千里江山图》一直讨论了将近半个月,总算是达成了初步的意见。
  实际上,半个月能达成初步的修复意见,这已经算是很有效率的了。
  按照正常的文物修复流程来说,一件文物需要修复,从修复方案的讨论,到上级的正式批复,花上个两三个月的时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此次《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讨论会,参与的都是行业内的大佬级人物,随便拎出来一个人,都是坐镇一方的专家,他们共同讨论出来的修复方案,还有谁能有这个资格审批?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向南是既欣喜又有些发愁。
  欣喜的是,在这持续半个月的《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讨论会中,他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古书画修复手段,还跟好几个老专家的关系都处得不错。
  来自湘楚博物馆的那个和蔼的老太太楚天遥,还常常跟向南开玩笑,说要把她的外孙女介绍给他做女朋友。
  这事儿,成了专家组里的笑谈,就连刘老和齐老,也笑呵呵地打趣,说等向南和楚老的外孙女结婚时,他们要来当证婚人,经常把向南糗得落荒而逃。
  而让他有些头疼的,那就是贾昌道的过分热情了。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到空闲时,贾昌道就找上门来,领着向南逛完了文保科技部,又领着他逛故宫博物院的展厅。
  到后来实在没地方去了,就将向南带到古书画修复室里,和那些故宫里的古书画修复师们交流。
  一开始,向南还没明白贾昌道到底是什么意思,等到后来,从对方有意无意的话里面,他总算是明白过来了,原来贾昌道是想让他留在故宫文保科技部。
  明白了贾昌道的意图之后,向南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现在都还没毕业呢,他居然这么早就开始给自己安排好工作了,是不是太心急了一点?
  但这种事,对方既然没有明说,他也不好说什么,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
  “修复方案,到目前就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如果大家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就这么定了?”
  这天上午,专家们一大早又齐聚在古书画修复室里,对《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进行了最后一轮讨论后,刘老抬起手敲了敲桌子,目光在场中转了一圈,开口问道。
  《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争议点主要集中在画芯的修补上,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决定采用南北派结合的手法。
  在画面破洞比较小,又比较集中的区域,采用北派的“整补”手法;而在破洞比较大,又不多的情况下,则采用南北“碎补”手法。
  所谓“整补”,也叫“整托”,即在画心背后托合染配的整纸或整绢。
  而“碎补”,又称“零补”、“贴补”,即把选配的补料裁剪成与破损处形状相似并略大一圈,用浆糊逐个粘补。
  由于《千里江山图》是用矿物颜料作画而成,而且如今已经开始掉颜料,因此,专家们还是希望能够尽快对其进行修复保养,以免时间过得越久,损伤越大。
  见大家都没有做声,刘老就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因为《千里江山图》的尺幅过大,一个人来修复的话,耗时太长不说,工作量也很大。再一个,这么大的尺幅,有些工作一个人也完不成。
  上次讨论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求推举几位年富力强又技术过硬的修复师,一起来完成这个工作,不知道大家现在有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
  老专家们全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了,让他们亲自上阵显然是不现实的,找一些稍稍年轻又经验丰富的修复师来按照专家们制定的方案来操作,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那我就不客气了!”
  长安博物馆的黑脸陈老率先扯开了嗓门,“我推荐一个人选,长安博物馆的古书画修复师赵波,他今年42岁,从事古书画修复有20个年头了,为人踏实稳重,细心负责。
  我们博物馆里馆藏的张恂《深山访友图》、永瑢《高山溪水村屋图》这些明清时期的古书画,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他来主持修复的。”
  他话音刚落,边上一个老头笑道:“老陈,不用介绍得这么详细,还报年龄,又想给你徒弟相亲吗?”
  “相亲怎么了?修古画的,就不能结婚了?”
  陈老黑着脸,气呼呼地说道,“我那徒弟就是个木头,好不容易跟他找个相亲对象,两个人见面吃饭,他就一直跟人家谈饭店里挂的那张破画应该怎么修补,生生地把人家女孩子给吓跑了!”
  大家一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种笑话,在这个圈子里也不算什么稀罕事了。
  “老陈啊,你把你徒弟的工作关系转到我这里来,我们江南美女多得很,只要他肯来,老婆的事包我身上了!”
  楚老也笑呵呵地说道,见陈老轻“哼”一声不说话,也不纠结,挖人这种事在行内太正常了,挖的来是本事,挖不来也正常,没必要纠结。
  她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老陈推荐了一个,我也说一个吧,也是我徒弟,吴茉莉,曾经参与修复过徐悲鸿的《双马图》轴、齐白石《寿字八仙图》轴。”
  “呵呵,楚姐姐这是打算派自己的徒弟把老陈的徒弟给勾走啊!”齐老笑呵呵地说了一声。
  楚老也笑了起来:“还真别说,我那徒弟也是单身,能不能勾走老陈的徒弟,就看她自己了,我可没教她这本事。”
  现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好好的一场修复人员讨论会,变成相亲大会了。
  第21章 你也得算一个
  笑过之后,各位专家又推举了几个人选,都是各个博物馆里书画修复室里的骨干成员。
  刘老点了点头,说道:“人数有点多了,这说明咱们古书画修复后继有人啊!这是大好事!
  不过依我看,《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有五个人足矣,各个博物馆里的文物修复任务都很重,不能因为一幅画就占用太多的资源,咱们就从中选择几个好了。”
  其他专家们都点了点头,刘老说得对,《千里江山图》是国宝,需要修复,但有五个人就绰绰有余了,再多的人,那就真是浪费了。
  见大家都没意见,刘老又看了看向南,笑着对大家说道:“我先占用一个名额,向南算是一个,其他四个人,就从刚刚报上来的人里面选吧。”
  向南?
  各位专家们一下子将目光集中在了他身上。
  这小伙子一直都跟着他们行动,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故宫博物院方面派来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还真没想到他的身上来。
  看这年纪,也才20来岁吧?
  陈老依旧黑着脸,两只眼睛盯着向南,板着脸说道:“刘老,就算他是您的后辈,也不能拿《千里江山图》来练手吧?”
  “咦,向南,你也会修复字画?看你这样子,好像还在读书吧?是不是刚接触啊?”
  “向南这个小伙子人挺不错,虽然年轻,但很稳重,不像现在的那些个小年轻,像个小猴子似的,连三分钟都坐不住。”
  这言外之意就是,小伙子人不错,但要说修复《千里江山图》,那就呵呵了。
  向南原本就坐在一旁认真听他们讨论,此刻听到刘老推荐自己,也是吓了一跳。
  说句心里话,他自己也是挺想参与到《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中的,一来可以跟其他书画修复高手交流交流技术。
  二来嘛,《千里江山图》毕竟是国宝级文物,如果修复好了,自己的履历上就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了。
  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自己很快就要毕业找工作了,如果想进一个好的单位,那当然是履历分量越重,底气才越足。
  最后一个不能为人道的理由,那就是,他亲眼看到这《千里江山图》诞生的,如果能够亲手修复它,也算是告慰王希孟的在天之灵吧。
  这段时间以来,他常常回想起王希孟悲壮的一生,也许只有修复了《千里江山图》,才能让他稍感宽慰。
  可现在听到那么多专家的质疑声,向南就有点忍不住了,刚想说几句,一旁的贾昌道站了起来,笑道:
  “我都忘了跟大家介绍,向南今年21岁,金陵大学考古文物系大三学生,师从孙福民教授。
  本来呢,这次是想请孙教授来的,可他老人家不小心摔伤了腿,就推荐了他的学生向南前来。
  我亲眼目睹了向南的修复技术,他一个人用了半天时间,完美修复了一幅清代无名氏的《仿黄公望山水》。
  刚好,这幅画我也从孙教授那里借来了,原本准备给咱们故宫博物院的几个学生欣赏欣赏,现在我就拿过来先给各位专家们过过眼。”
  贾昌道说着,就从隔壁的办公室里拿来了那幅画,递给了身边的一位专家。
  趁着专家们传阅《仿黄公望山水》的时候,他说道,“向南可不止修复了这么一幅画,孙教授亲口承认,之前在拍卖会上出现的那幅清代画家龚贤的《山居图》,也是向南一个人独立修复的。”
  书画修复室里安静了下来,没人再说什么了。
  还能说什么?
  一个20来岁的小年轻,能够独立完成古书画的修复,已经叫人很吃惊了。
  想当初,他们这些人在这个年纪里,还握着马蹄刀练习把纸上的草棍、煤渣刮掉,还得保持纸张的完整和光洁呢。
  想碰文物?先练个两三年再说吧。
  “唔,修复得很不错啊。”
  齐老双手把那幅《仿黄公望山水》撑开,仔细地看了看,赞许道,“小贾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是老孙做的呢,很不错!”
  “是不错。”刘老接过话头,看了看向南,笑道,“尤其是这接笔,接的是天衣无缝,很符合画意,我相信就是这画的原作者来了,也会很惊讶的。”
  “刚刚听小贾说,这幅画只用了半天就修复完成了?”齐老好奇地问道。
  “半天多一点吧。”贾昌道点了点头,笑道,“上午十点半的样子开始洗画的,我看到揭完画芯就没看了,看不下去,受刺激了!等到晚饭还没开始,就拿到这画了。”
  其他专家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速度,真是够快的。
  要说能修复得这么快的人,也不是没有,但能这么快,又做得这么好,就很难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