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番外二百三十四 梦回唐朝最终回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主人家做客久了,矛盾总会发生。
  六月初六戊申日,在凤翔做客的禁卫军和李昌符部队有了冲突,并升级成街头斗殴事件。
  起因很简单,杨复恭的干儿子,神策军天威都头杨守立部队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队伍在街上迎头相遇,互不让路。
  杨复恭的干儿子很多,没有上千也有几百。
  肯认太监为干爹的人,自然不是因为杨复恭品德多么高尚,小心思谁都知道。这么多干儿子,肯定良莠不齐,正所谓成也义子、败也义子吧。
  杨守立本叫胡弘立,因为武力值高,被杨复恭看中并收为义子。
  按礼貌来说,神策军在人家地盘做客,对主人让路是情理之中,不丢人;按礼节来说,神策军是天子禁军,你李昌符再大不过是一节度使,对领导卫队让让路也不丢人。
  丢里子可以,丢面子不可以!
  早就没有尊卑礼仪的年代,双方在乎的只是面子。
  双方还干过架的,去年李昌符和朱玫还和对方打的死去活来。对政治家来说今天掐架明天一起喝酒是习以为常的,但对普通士兵来说很别扭。
  昔日的同泽还死在对方刀下,仇恨之种早就埋下,只差适合的土壤发芽。
  平时双方就看不顺眼,李昌符自任为是一方大员不想退步。
  杨守立有干爹撑腰不肯让路。最重要的是杨守立有不让路的底气:他武力值很高,勇冠六军!
  武力值高的,头脑一般都比较简单。
  能用拳头解决的,何必用脑子?
  于是如今谁都不愿让路,谁都不想让路。就在凤翔街头,双方从口水战升级成肉搏战。
  仇恨之种酝酿已久,今天生根发芽。
  打到难解难分时,唐僖宗派人来调解,双方也没给面子。
  这年头,什么人的面子都不如自己的面子重要,何况还是个落难皇帝。
  街头斗殴结束,双方都没占什么便宜,因为都没有扩大事件的心理准备。
  但当晚行宫值守人员依然是戒备森严,怕李昌符连夜袭营。
  李昌符本来对皇帝也没有什么忠心,留他做客不过是怕有些奖金、福利不给自己。如今做客做成仇家,在手下的怂恿之下,李昌符决定起兵干票大的。
  脸皮既然撕破,那就翻脸。
  晚上是没袭营,第二天,李昌符就带领手下前来报复,虽然在禁卫的抵抗下退却,但也烧了皇帝行宫。
  要不是唐僖宗跑的快跑到大安门内,都被烧成烤乳猪了,至此双方矛盾已经彻底没有缓和余地。
  双方剑拔弩张,准备随时再战。
  既然翻脸,那就各自准备决一雌雄吧。
  书生杜让能听说皇帝有难,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也急忙跑来保护唐僖宗。
  这个时候,田令孜的前心腹,韦昭度也发挥作用,为凝聚人心,激发士兵战斗力,宁愿把全家入军营作为人质。
  政府军难得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第三天,李昌符又来攻打大安门时和老对头杨守立在宫外又展开一次街头混战。
  有杜让能、韦昭度等政府高层昨天的动员工作,神策军焕发强大战斗力,奋力苦战把李昌符击败。经过几次血与火的考验,曾经的‘白斩鸡’也在逆境中成长,可以独当一面,赢得胜利。
  李昌符失败后丢了凤翔,只得跑去陇州。六月初十壬子,唐僖宗任命武定节度使李茂贞为陇州招讨使,征讨李昌符。
  李茂贞开始出场,李昌符的末日也不远了......
  无论英雄还是枭雄,都有末日。是自然规律,也有的是自己作死。
  本以为周宝、高骈等先到终点,毕竟他们已穷途末路都在混吃等死。但很突兀的是,首先迎来自己末日的是正如日中天的一代枭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六月十二甲寅,河中传来一重磅消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被牙将常行儒所杀。
  常行儒是哪路大神?不过是一个小小牙将。他的特点就是自尊心非常强。
  身为打工仔,有没被领导批评过的吗?极少!
  既然做不到足够优秀,自然会被惩罚,那么脸皮就要做到足够厚,何况碰到的老板本就不是宽容的人。经常被王重荣惩罚的常行儒自觉面子丢尽,深以为耻,终于爆发,当晚就带队偷袭帅府。
  猝不及防的王重荣逃到其他别院时,第二天一早还是被常行儒捉到,斩杀。
  在其他各路将领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常行儒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王重荣,可谓快意恩仇。
  王重荣这位一身戎马,也曾勇冠三军的枭雄以驱逐领导上位,在黄巢起义的浪潮中几经浮沉,后来又和田令孜因利益产生矛盾,联合李克用使得唐僖宗第二次出走兴元,最后以这种方式谢幕。纵观他的一生,对唐王朝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忠心。黄巢势大就跟黄巢,自己势大就傲娇,毁誉参半。
  执法严是好事,也要掌握分寸和留心个别不稳定分子的情绪。
  王重荣死了,名门望族王家岂会罢休?他亲兄弟五个个个不是吃素的。草根的常行儒快意恩仇倒是一时爽快了,但威望不够无法接手大盘,其他将领都不附从,河中即将成为动乱之源。
  唐僖宗立即发诏以王重荣的哥哥,陕虢节度使王重盈为护国节度使,处理河中乱局。以王重盈儿子王珙接替自己老爸任陕虢留后。
  王重荣虽然执法苛刻,近乎残暴,但军心未失。王重盈一到河中就轻易平定暴动,抓住首恶常行儒。
  等待他的自然也是一刀,或者千刀。
  。。。。。。
  双方相持了二十天,秦彦就决定主动出击,打通一条血路。
  原因是城里粮食不够了。
  广陵属于和平腹心地带,粮食储备并不多,平时靠水陆物流运达。秦彦来时匆忙并没有携带粮草,现在补给线中断,城内将近三万部队伙食水平就跟不上。
  每况愈下。
  再这样下去,也不用杨行密进攻,部队就要丧失战斗力。
  六月十六戊午日,秦彦让毕师绎带队、自己亲信秦稠作为副手带领八千人出西城攻打杨行密。
  这个阵容应该算是强大的了,毕竟城外八大营,每个营寨也不过二、三千人。
  如果毕师绎、秦稠够威、够力的话赶在其他大营支援之前拿下杨行密本部就算成功。
  他们没有掌握时机,所以毕师绎大败、秦稠阵亡,部队战死无数,只剩二千来人回来。
  这一战,城内虽然还有一战之力,但短时间内宁愿吃树皮也不敢出来。
  树皮吃完怎么办?那就吃人!
  是的,城内开始吃人。
  为了生活,人们杀人放火。
  愁云惨淡的秦彦、毕师绎也开始烧香拜佛,寻求神仙保佑。由此,也认识了尼姑王奉仙。
  王奉仙的传奇在唐末流传。五代杜光庭写过她的传说,说其父母是地道农民,家穷。但在她十四岁时有仙女下凡和她交朋友,然后就学会了法术。
  前一句应该真实,后一句自然是杜撰瞎掰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十四岁时遇到个自称仙女的魔术师。所以,这尼姑会点江湖卖艺小手艺是肯定的。
  这些江湖把戏拿到科学普及的现代都经常有人上当受骗,何况古代?对常人来说,这小撮人掌握的可是超越时代的高科技。
  有幸欣赏过王奉仙手法后的秦彦、毕师绎不由路转粉,对其言听计从。
  封建迷信这回事,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毕师绎当初很厌恶高骈信任妖道吕用之,如今轮到自己,也一样不能免俗。
  。。。。。。
  这个六月,孙儒在河阳烧杀掳掠一番后留下一座空城返回蔡州。
  李罕之听到孙儒离开河阳,马上把张全义请到泽州商量这么瓜分地盘。两人在收拾残部后,李罕之占领河阳,张全义占领东都洛阳。
  这样没名没分不太保险,毕竟两人加起来不过千把人。于是通过走李克用的门路,李罕之获得朝廷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河南尹。作为报酬,泽州就送给了李克用。李克用任命部将安金俊为泽州刺史。
  李罕之、张全义这两位难兄难弟都捡到一个烂摊子开始休养生息。
  管理是一门学问,两个人截然不同。
  河阳刚经过孙儒这魔王薅了一遍,人烟凋敝自不必说。李罕之武力还行,但没什么管理能力,又不喜欢别人代理。上任后便破罐子破摔,不事生产,只以抢劫度日,导致河阳更加荒芜。至于洛阳东都,经过黄巢、秦宗权、孙儒几次洗礼,处处可见残垣断壁、白骨遗道、荆棘丛生。
  作为曾经的一线城市,如今居民不满百户,恐怕也就三五百人,放到现在就一个偏远小农村规模。
  张全义呢,部队也不过百人。
  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绿帽公’张全义可不是全无是处,他内政工作还是不错的。
  他到来后一系列针对措施给这个凋敝的城市增添生机。
  他派出十八个有点口才值得信任的人拿着招聘启事的榜文到下面的村落里招抚流民,劝人耕种。除杀人罪外,其他都免除死刑。分田到户,还不收田租和杂税,让百姓放心经营。
  鼓励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在不吃大锅饭的基础上让大家抱团生产,对不劳动的懒虫要惩罚,对做壁上观的群众也要惩罚。
  有罚有奖,他会经常到民间微服私访,看到庄稼长势良好的会给予奖励,不好的给予批评。
  他不喜欢歌舞、不喜欢排场,只喜欢农桑。在他的以身作则下,洛阳没有丝竹悦耳声,没有铺张浪费风,大家踏踏实实做事,为洛阳建设添砖加瓦。
  在他的治理下,几年后洛阳慢慢恢复活力,有了生机......
  虽然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但什么叫众志成城?这就是了。在他的带领下,各处家园重新建立,一座城池渐渐焕发新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