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124节
关山率军打下永嘉郡之后,并没有贪功冒进,而是在永嘉郡按兵不动,一边修建工事,一边等待安军主力前来。他的目的便是牵制安军,给裴凛之争取时间。
安军主力一来,他们也不正面迎战,马上便撤回到易守难攻的晋安郡。
安军主力攻不下晋安,只好又退回永嘉去。
关山安排斥候密切监视着安军的动向,安军一撤兵,他们便又打回永嘉去。安军只好又折回来,来来回回,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去。
僵持过程中,关山也不闲着,命将士们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种起了水稻、蔬菜和棉花,开始自力更生,尽量减轻后方的供给压力。
安军派了几万兵力在东扬州镇守,这下就更没有余力去攻打江州了。
于是双方竟就这么和平地对峙着,很少再起战事冲突。
萧彧想起江州是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便命工部去江州勘探矿产。
这一勘探,还真给他们找到不少矿产,有煤矿、铜矿和金银矿。
还在鄱阳郡境内找到了优质高岭土,用它烧制的瓷器以后会享誉天下,看样子瓷器的发展要直接跳跃几个阶段了。
有了煤矿,冶炼金属和烧制陶瓷就会便利高效得多,以后要在安国全境进行改革也便有了仰仗。
裴凛之在江州与湘州一边练兵,一边屯田,为当地百姓修路修水利,积攒了不少好名声。
由于江州与湘州采用了新稻种,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但赋税却减少了,百姓终于相信新来的官府不同于以前的官府,他们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的官府。
因此当官府提倡他们多垦荒、多种茶、多种棉花时,他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配合。
甚至当官府在当地募兵时,有很多人主动报名参军,因为只有将建业城里那个暴君推翻,他们才能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到江州的第二年,裴凛之手头的兵力便扩充到了十万。
到江州的第二年,裴凛之手头的兵力便扩充到了十万。
江州的一切都发展得很顺利,唯一令裴凛之难受的是他跟萧彧分开太久了,除了鸿雁传书聊以慰藉,就只能在梦中见他了,这种分别令他备受煎熬,他多想赶紧打完这一仗,早点见到萧彧。
等待萧彧的信现在已经成了裴凛之最大的期盼,这日他从练兵场回到营地,问亲随:“有陛下的信吗?”这两日萧彧的信该到了。
亲随说:“有信,但好像不是陛下的,我给将军放在案头了。”
裴凛之心头一跳,萧彧没有亲笔写信,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他远在江州,最害怕的便是萧彧发生任何意外。
裴凛之三步并作两步进了书房,急忙抓过案头的信封。信封上是空白的,没有一个字,这信封也不是广州的纸,他稍稍松了口气,应当不是广州送来的信。他赶紧将信封拆开来,匆匆扫视一眼开头,又去看落款,只有一个钊字,竟然是薛钊写来的。
这令裴凛之意外之极,他赶紧坐下来,开始仔细看信。
薛钊在信中西安是套了一下近乎,然后直奔主题,说起了安国朝廷的情况,告诉他安国各州刺史并不愿意接受萧祎的调度,甚至今年元旦萧祎要求各地刺史进京述职,除了萧祎的亲信,其余人都没有去。
薛钊还提到了萧祎征兵一事,虽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他们也依旧征募了七万新兵,并且完全部署在建业周围。
薛钊在信末还表示,如果裴凛之和萧祎真打起来的话,他会依旧坚持不出兵,梁州刺史也表示不会出兵攻打江州。
裴凛之看完信,说:“去看镇北王回来了没有,请他来我这里,有要事相商。”
很快,萧繇便到了:“什么事?”
裴凛之将信递给萧繇,萧繇匆匆看完整封信,抬起头说:“这是谁写来的?消息可靠吗?”
裴凛之说:“原崖州刺史薛钊,现在为雍州刺史。消息应该属实。”
萧繇说:“这信中的意思是,北边那些刺史都不听从萧祎的调遣?他们反了萧祎的水?不对,更像是在观望皇兄和萧祎,看谁有优势便支持谁。”
裴凛之颔首:“恐怕是如此。这些刺史都出自世家大族,他们素来有着很强的政治嗅觉。估计是萧祎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不打算支持他了。”
“这下倒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也就是说,我们去攻打建业的话,他们不会出兵支援呗?”
“应当如此。”
“真是这样吗?你觉得薛钊的话可信吗?”萧繇还是不太放心。
裴凛之想了想:“我以为薛钊的话应当可信的。”当初薛钊离开崖州的时候,也是处处暗示,如果将来萧彧要重返北边,他是愿意支持的。
萧繇捏着下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能算出萧祎现在共能调动多少兵力吗?”
裴凛之说:“建业城中原有驻兵五万,去年还从附近各州调了将近三万过去,加上扬州、吴州与兖州的兵力,再加上今年新征集的七万新兵,他依旧还有二十几万兵力。”
萧繇说:“关将军在永嘉那边拖住了对方三万多兵力,已经替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裴凛之说:“我现在赶紧写信给陛下,跟他汇报这个情况,问他我们是打还是继续守。”
萧彧接到裴凛之和薛钊的信,和闵翀一起商议了许久,最后决定主动开战,抢占主动权。跟随这封信一起出发的,还有已经被改造好的四万俘虏。
他很少留用水师原来的将领,而是根据改造表现从俘虏中提拔基层将领,用原军中的人马去统领那帮军队,效果异常好,这样的将领也会对萧彧忠心耿耿,不会临阵反水。
太初四年初夏,裴凛之率领十五万雄师自赣江边登船,顺流而下,出鄱阳湖,入长江,直奔建业城而去。
第138章 破城
船顺流而下, 速度非常快,几天工夫便能抵达建业。裴凛之并没有在建业登陆,而是在建业以西二百里外的芜湖上的岸。
直接就攻破了守备薄弱的芜湖, 从陆上朝建业方向推进。
关山与安军在永嘉打了一仗,夺下了永嘉之后, 又迅速撤离。
待驻扎在东阳郡的安军赶到的时候,关山已经率领扩充到三万余的兵力从海上出发,赶往建业与裴凛之的大军会师。
裴凛之从江州一出发,萧祎便收到了探子的密信。他将所有兵力都部署在了建业,并且朝各个州发出了勤王令, 要求各州刺史火速前来援救。
然而直到裴凛之打到建业城外, 都只有吴州与兖州两地派兵前来。
萧祎手头掌握的兵力数量上比征北军还多了几万, 其中七万是去年到今年强征来的新兵, 有的刚刚才结束新兵训练。
起初萧祎拒不迎战,试图等各地的援军, 然而兖州兵都到了好几日,离得最近的豫州都没派援军来。
萧祎大发雷霆, 差点就想将那些世家全都抓起来,逼迫各地的刺史回援建业。
但他到底还是没敢, 因为五万禁卫军中有很多世家子弟, 而且不少都在军中身居要职, 一旦动了世家,那他恐怕也自身难保。
萧祎没等来援军,却等来了关山率领的三万将士。
在东扬州镇压叛军的四万安军收到勤王令后, 火速回援建业。待赶到的时候, 建业已经被征北军围成了铁桶。
短兵相接之后, 安军自知实力相去甚远, 火速南撤,逃进吴县,守着吴县粮仓再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裴凛之将建业城团团围住,也不攻城,而是拿出了极佳的耐心跟萧祎慢慢消磨。
他们在城外,不愁吃喝,但是建业城内上百万军民能支撑多久呢。
关山则带领三万将士在扬州境内将郡县挨个拿下,不少郡县一看广州大军前来,毫无战意,直接开门相迎。
关山也不骚扰百姓,到了一地,除了收编地方武装,别的都不做。扬州百姓一看,虽说是叛军,但这叛军还挺好,不烧杀抢掠,不恃强凌弱。
关山军中恰有数千名原安国水师,行军过程中,有不少还路过了自家附近。关山准许士卒回家探亲,但需要遵守军规,在限定时间内需回来。
一开始他的副将还担心这些人回去后不会回来,但事实证明,只有极个别的人没有按时归队,大部分人还是如期返回了。
裴凛之抵达建业半个月之后,萧祎依旧没有等来任何新增援军的踪影,他终于坚持不住了,打开城门,出城迎战。
第一仗派出的将士不是安军精锐,而是才入伍几个月的新兵,这分明就是派人来送死,安军将领各有各的算盘,不舍得牺牲自己的精锐,只让这些新人来送死。
这一战结果如何,不用想都知道。
萧繇看着数万降兵,扯着嘴角讥讽:“萧祎狗贼是不是嫌弃城内吃饭的嘴太多,所以要清算掉一批啊?”
裴凛之点头赞同:“估计是这样。既然有了这么多兵,那我们就收下吧,省去我还要征兵。”
第一仗打完,萧祎便不再应战。
裴凛之继续围困,打算围到安军毫无战意,再决定攻城。
数日后,萧彧来了信,让裴凛之尽快攻城。萧祎早就做好了准备,城内粮仓肯定是富足的,各大世家的私家粮仓也必定是满的,还能熬上一段时间,但平民百姓是熬不住的。他们通常都是随买随吃,能撑上十天半月已算是久的。况且城被围了,城内粮价必定飞涨,怕是要饿死人了。
萧彧猜得没错,建业城一被围起来,米价当日便涨了一倍,以后每日一个价格,到裴凛之接到萧彧的信时,建业城内黑市的米价已经涨到一百二十文一斤。
官府不管?官府当然是管的,下令米价不得超过二十文,官府的公文一发出来,各大米行宣布米已售罄。
米店无米可售,但黑市却有大量的米,只要你出得起价。一些百姓很快就陷入了断粮的窘境,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有多少人愿意拿出救命的粮食来救济他人呢。
建业城中多了很多乞丐,不少人开始去官府门口跪坐,请求官府放粮。
官府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放粮,还有十几万将士要养活,将士们要是吃不饱,怎么和城外的叛军打仗?
萧祎在朝堂上面无表情地听那些大臣向他汇报城内的情况,听完后说:“崔大人家中应当还有不少存粮,就请放一些出来赈济饥民吧。”
汇报情况的是京兆尹崔盛,听见萧祎这么说,顿时头皮发麻,这赈济饥民不该是朝廷的事吗?怎么就变成他的私事了呢?
他只得说:“回陛下话,臣家中余粮已所剩无几,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萧祎冷冷地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各位大臣,说:“诸位爱卿谁家尚有余粮?此时该为国为民出力了。”
所有人都垂眸,不与萧祎对视,这个时候谁当出头鸟,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那些贱民并不值得去救。还不知道这围城什么时候方能解除,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严重下降了。
于是赈济饥民一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不过很快萧祎就不必操心这件事了。当晚,建业城西墙接连爆发数声巨响,修筑了上百年的石墙塌了。
早就等待这一刻征北军将长梯往护城河上一架,发起了冲锋,从断墙处冲入城中。
这几声巨响,惊碎了建业人的梦境,尤其是萧祎的梦境。
无数的征北军从城墙的豁口处涌进来,措手不及的安军被动地抵抗着,边战边退。
勇猛的征北军冲进城中,攻占了最近的西门,萧繇率领大军从西门浩浩荡荡冲进去,与安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在一片“缴械不杀”的吼声中,安军战意全无。
安军干脆打开了南北城门,向城外仓皇逃窜。而城门外则是等待他们多时的征北军,投降者生,顽抗者死。
萧祎披头散发,被他的近卫护着,乘坐龙辇仓皇逃出皇宫。
他面如死灰一般听着温谆跟他汇报:“天降巨雷,好端端的西城墙塌了。叛军从坍塌的城墙处进来,攻占了西门,主力杀进来了。”
“南门与北门破了,准确来说,是从里面打开的。”
温谆没有说是谁打开的,但萧祎也猜到了,他突然出声:“停下来,我不走了!”
温谆惊讶出声:“陛下,为何不走?”
萧祎回头看着皇宫,冷笑:“我能逃到哪里去?各州刺史的态度早就明确了,他们能容得下我?”
温谆说:“再往北去,还有东戎和西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萧祎看着温谆,最后咬牙切齿地说:“好!我要活下去,倒要看萧彧的最终下场。”
片刻后,温谆过来了:“陛下,请更衣弃辇,我们要伪装成为平民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