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_分卷阅读_25

  “妈。我也想上二年级。”张云冰依旧哽咽着说。
  苏采青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没问题,你们和云扬一样,学校批准就行,我没有意见。”
  “那怎么样学校才会同意呢?”
  “大概会考你们的能力吧。”苏采青也不太确定地说。
  苏采青去学校,跟学校提出让几个孩子跳级的时候,老师们都不太理解和赞同。
  张云扬还好点,这小家伙从入校就有好学生的做派,上课认认真真,课后也很努力,简直是天生为读书而生的一样。
  可是另外那对双胞胎,也没多出众吧?
  苏采青说:“孩子们对自己都很自信,所以都想试试。我觉得,考校一个孩子也是考,三个也是考,不如都试试。如果成功了,可喜可贺,如果有人失败了,也算是一个挫折教育。总要让她们试试,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苏采青不想限制孩子们的发展,有什么事情他们有兴趣,苏采青都鼓励他们试试,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能吸取经验教训,下次再努力,没有什么亏的。
  幸好学校的校长和蒋校长熟悉,也听说了三个人的父亲张敏的事情,知道他是个颇有读书天赋的人,要不是因为身体原因,妥妥的是个大学生。
  既然是大学生苗子的孩子,说不定真有天赋。
  校长考虑了之后,决定给予几个孩子机会。
  考校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三个人一起做几张试卷,最后根据结果来看能不能跳级。
  考校的这天,苏采青也守在办公室门外,等着几个孩子完成这次考校。
  三个孩子扭头能看到苏采青在门外的身影,也觉得安心了许多。
  他们三个也是学会了握笔写字没有多久,双胞胎姐妹更是如此。
  但是这次他们一笔一划都十分认真。
  做完试卷,也不用回去等结果,几个老师凑到一起,把试卷的结果批改出来。
  结果这套二年级的试卷,张云扬语文考了八十多分,数学考了九十多分,在二年级都算优秀的行列了。
  张云冰和张云清两个人都是七十多分,这水平也可以跳级,但是在二年级并不十分出色。
  老师还要劝一下苏采青,张云扬跳级可以,两个女孩就不必了,苏采青摇头说:“之前说了,只要她们及格,就让她们读二年级,如果现在劝她们回去,反而是失信于她们了。信任感是经不起这样损耗的。”
  第24章 要引导市场
  回家的时候, 苏采青特地去买了几斤排骨, 又买了鸡和鱼, 显然是想要做一顿每餐了。
  一进家门,苏幺妹看到苏采青拿了那么多菜, 就忙过来接她手里的东西。
  “姐,买这么多, 这天气放不了吧?”苏幺妹说、。
  苏采青甩了甩手, 朝着厨房走去, 说:“这些打算今天全都做了。咱们家这么多人, 还怕吃不完?”
  苏幺妹惊了:“是发生了什么好事吧?云扬读二年级的事儿成了”
  之前苏采青没有大肆宣扬这个事情, 只和家里人提了一句说, 张云扬想要现在就去读二年级。
  苏采青让她把鱼放进水里洗洗, 自己去处理排骨之类的,说:“是啊, 不仅是云扬,我的两个宝贝闺女, 也可以去读二年级了!”
  “我的娘诶!”苏幺妹感觉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没想到三个娃儿一下子全都上了二年级了!
  看她吃惊的样子, 苏采青也十分得意,不愧是自己的孩子。
  苏幺妹忙追问:“咋就直接上二年级了?老师能同意啊?”
  苏采青点头说:“只要能力够,当然可以了。你看云扬平时没少教你们三个吧?他水平不差的。”
  “那两个妮子呢?”苏幺妹实在是好奇得很。
  苏采青说:“她两也通过了老师的考试,可是那老师有点……顾虑太多,”其实苏采青是想说,那个老师想言而无信, 不过她担心话传出去,就换了个好听点的说法,“我就去找校长了,我说之前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不好反悔,不然以后还怎么教孩子诚信做人?然后我主动许诺说给学校捐个小图书馆,校长就答应了。”
  “图书馆?那得多少书啊?”苏幺妹吃了一惊。
  苏采青说:“没你想到的那么夸张,四五百本就够了。下次去上海的时候,我一次买齐就是了。这事儿你不要和外人说,免得人以为我给了好处,学校才让他们读二年级的。让孩子听到了心里不舒服。”
  苏幺妹忙应下了。
  苏采青亲自下厨做的一大桌菜,可把一家人都馋坏了,以前过年都没吃这么丰盛过。
  在开饭前,苏采青站起身来,说:“这一大桌菜,就说明咱们家有好事了,今天,张云冰、张云清、张云扬三位同学,顺利通过学校的考核,
  可是跳级读二年级了!大家鼓掌表扬!”
  几个大人带头鼓掌,下面几个小的虽然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也跟着噼里啪啦地拍手,都格外兴奋。
  一家人的鼓励,让三个孩子都十分高兴,又显得有些害羞。
  张云冰比较外放,激动又兴奋地说:“谢谢大家,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的!”
  另外两个忙跟着表示会继续努力,要拿到更好的成绩之类的。
  苏采青借着机会说:“你们只管好好读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后你们想学什么,上大学、考硕士、读博士,妈都支持你们!”
  “妈,什么是是硕士,什么又是博士?”
  苏采青简单地解释说:“就是大学学习的后面两个阶段。”
  这个概念不是很好解释,好在没人继续追问了。
  这顿饭,苏采青希望,孩子们从这里知道,只要他们有进步,学得好,就是一件大喜事,就是值得庆祝鼓励的。
  没多久,这事儿就传出去了,大家都夸苏采青的儿女聪明,才上学没几天呢,就直接升到二年级去了。倒是给家里省了学费了。
  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利益,也就是眼前这点了。
  苏采青心里高兴,却并不表现的十分明显,弄得王朝英还说她装深沉。
  苏采青只是不想情绪都流于表面,想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不骄傲不自满的榜样而已。
  “对了,那个秋冬装,你弄得怎么样了?”王朝英终于放过了前面那个话题。
  苏采青将自己画的几个款式地给她:“想款式倒是不难,我现在担心布料的问题。”
  “什么问题?”
  苏采青将设计稿翻到大衣的那一页,说:“你看啊,这种款型的大衣,需要羊毛含量在70%~85%之间的棉毛混纺布料, 而且最好是我画的这种格纹的,明白吧?”
  王朝英点头表示明白,这些天,跟着苏采青,她也了解了一些做衣服的事情。这布料对于一件衣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一款好的设计,没有合适的布料去做,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咱们这边的厂子,我可以去问问。如果实在没有,咱们就去上海找找?”
  苏采青说:“也只能这样了。我之前就担心秋冬装的布料问题,幸好现在还有些时间。”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布料,她的设计就得藏起来,等到合适的布料出现了再做了。
  见苏采青为新款的事情发愁,王朝英便说:“采青姐,我给你说个事儿,让你高兴高兴。”
  苏采青配合地问:“什么事儿?”
  王朝英说:“春燕百货的经理,也就是张丽华她爸,又打电话到我这儿了,你猜是为了什么?”
  苏采青说:“八成是为了找你买衣服吧。”
  王朝英乐不可支地说:“让你给猜中了。那你再猜猜,为什么他突然又改变了态度呢?”
  苏采青一边想一边说:“他是经理,百货大楼的销售额就是他的工作任务,难道他那里不吸引客人了?原因是没卖咱们的衣服?”
  王朝英佩服地说:“你真是一猜一个准,咱们的衣服都有一个采英的标签,别人认那个标签就知道是咱们的衣服。现在上海那边,流传的就是,幸子衫就要买采英的!跟着上海的潮流,其他的地方的人,也觉得采英的最好。咱们吉阳这边,许多地方都有咱们采英的幸子衫,只有他们春燕百货没有,别人都觉得那儿不行,都不愿意去那儿买衣服了,哈哈……”
  王朝英高兴得不行,当初有多生气,她现在就有多高兴。
  除了高兴春燕百货因为自己不地道而吃亏,更高兴张丽华那个挑事精吃亏,她肯定要被她爸骂了。
  苏采青也没料到,自家的衣服竟然在上海形成了那么好的口碑,成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了。
  果然做品牌是没错的。
  “这还真是个好是啊!”苏采青心情果然好多了。
  “可不是嘛?我听说以后就开心得很。谁让他们瞧不起咱们。哼!”
  苏采青摆摆手说:“我说的是咱们的品牌,在上海有了知名度的事情。没说张丽华的事儿。”
  “姐,张丽华吃亏你难道不高兴吗?”王朝英觉得奇怪。
  苏采青说:“她是谁我都不认识,所以她的事我也无所谓开心不开心了,重点是咱们的品牌开始成长了,朝英,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朝英还不知道名气和口碑对于一个品牌的重要性,所以她的关注点还在报了仇这事儿。
  苏采青觉得,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慢慢来扭转。
  以后做生意的时候,还会遇到更多各种坏的、奇葩的、狠毒的人,一个一个去责怪之类的还耗费精力呢!
  王朝英对苏采青的话还有些似懂非懂,苏采青说:“朝英,我有个想法。”
  “什么?你说。”
  苏采青说:“咱们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厂子,和制作这些衣服的布料,然后打样出来。到时候我会写一篇今年秋冬流行趋势的文章,投稿给服装杂志,算是给咱们做广告,怎么样?”
  王朝英啊了一声,有些不解地说:“那样的话,岂不是很多人都会学咱们的衣服?那样咱们岂不是亏了?”
  幸子衫这个事情,要不是苏采青眼光快准狠,以最快的速度,打了版以后去工厂下了单,抢在了市场完全热起来之前,就把货都做出来了,她们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优势了。
  苏采青耐心地解释说:“为什么咱们幸子衫卖得好?因为幸子衫流行起来了。没有这个潮流,别人不卖,咱们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王朝英咬着唇皱着眉,努力消化着苏采青的话。
  “你的意思是,要带动大家来买?”
  苏采青点头:“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过从众效应,就是人看到许多人去做同一件事,在本能的驱使下,也会跟着去做那件事,即使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就像有的人,本来对幸子衫没兴趣,可是看到别人都在买,都在穿,而且都在讨论,为了融入到这个氛围里,他们也会选择买的。”
  王朝英明白了一些,“潮流就是这样出现的吧?”
  苏采青点了点她的头:“正是!你还挺聪明的嘛。”
  “是你聪明才对,每次都能教我好多新东西。感觉咱们两好像反过来了,你是大学生才对。”
  苏采青笑了笑。
  苏采青已经着手秋冬装的事情,但是幸子衫的生意还在进行。幸子衫的流行趋势已经传到了全国许多地方了,现在不仅是上海人穿幸子衫,其他的地方的人也开始穿了,吉阳的人第一发现,自己竟然走在了潮流前端。
  后来下单生产的二十万件,也别许多经销商预定的差不多了。
  这次,采英和苏采青是在上海打响了名头了,许多外地的商贩也在打听苏采青的消息,希望能够直接联系苏采青,从她的手里拿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