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820

  罗用一听这话,笑了,这人竟然问他要往哪里逃,他怕是不知道自己近来做了多少投资,花钱花到心头滴血吧。
  “我因何要逃?”罗用问他。
  “你不逃,那你就且等受死吧。”对方骂道。
  罗用抖了抖官袍,端的是一派正义凛然的棺材板姿态:
  “我罗用生是唐人,死是唐鬼,烂也得烂在这长安城的大街上,要逃你自己逃,横竖我是不逃。”
  第445章难民
  罗用从前也想过跑路,万一将来在政治斗争中陷入不利的处境,到时候干脆就到别的地方甚至是别的国家去重头来过。
  如今他已不再那般想,他要在这一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也要尽力去守护这一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
  这就好比每户人家都要守好自家宅院一样,总不能轻易被别人说赶走就赶走的,关键时候,豁出性命也要搏上一搏的。
  说话这人张口就问罗用,将来出事了要往哪里逃,实在是小瞧了他。
  而罗用的回答,倒也令一些人对他刮目相看,从前只道他有才干,如今看来,竟也很有几分英雄气概。
  假使他日果真发生了什么大事,以罗用这块棺材板的威力,应也是能挡下一些风浪。
  这一日早朝之后,吃过了廊下食,众官员纷纷都往宫城外面走。
  期间,有一个平日里对罗用一向很冷淡的官员,一反常态主动和罗用打了招呼,与他寒暄了几句,态度颇为和善。
  之后的一段时日,罗用渐渐的也感觉到了,自己在这朝堂之上的地位,似是隐隐有了一些提升。
  当然这种提升也不是说几句空话放几句厥词就可以实现的,毕竟谁也不是傻子,这跟他一向以来的积累有关。
  这回胡人入关的事情,大朝小朝之上争吵了数个回合之后,最终还是以支持派得胜告终。
  除了一部分积极争取让这些难民就地安置的朝臣,皇帝李世民的态度也很紧要。
  李世民这个人胆子很大,突厥王室出身的将领他都敢用,从前带兵打仗的时候,对那些个敌方的败将降将,他都敢将自己的性命托付出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他又因那玄武门之变饱受非议,政权却始终稳固。对他来说,不过是几千个难民而已,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李世民不仅让这些难民就地安置,还让他们派遣出数十人作为代表,前来长安城参见天可汗。
  圣人言要亲授这些难民大唐编户身份,令他们可以在大唐安居乐业,奉养父母,照顾妻儿,子孙后代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永享安宁。
  这背后自然也有一些政治宣传的作用,不仅宣传了李世民这个天可汗,同时也宣传了大唐这个国家。
  不管是对一个皇帝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宣传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别人都不太懂宣传,就他最懂宣传,于是就占据了许多有利的位置。
  从前李世民就说过,自古以来中原的皇帝大多都只爱中原的子民,他自己就不一样,他是天下人皆爱。
  而他的所作所为,确实也对得起天可汗这个称号,赢得了许多胡人部族的拥戴,也使得许多胡人出身的兵士将领甘愿为他卖命。
  三十几年以前,隋炀帝在焉支山下大宴各国使臣,又令胡商在长安洛阳以及沿道驿站免费吃住,引得那些原本习惯了和突厥人交易的胡商,纷纷来往中原。
  三十几年以后的今天,关外许多地方都在流传着天可汗的传说,许多胡人向往关内的生活,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次这几千个胡人才会选择来投奔大唐,而不是去往吐蕃突厥,亦或是在这沿路上的其他国家停留。
  这数千人如今就被安置在高昌城外的荒原上,郭孝恪安排了兵士在那边维持秩序,又给他们发放了些许粮食。
  高昌原本就是佛国,僧人信徒众多,常有人到难民聚居的地方去施粥施饼,还有人为他们送去了衣物,眼下虽是夏季,但在高昌当地,夏季的夜晚亦是颇凉,而这些难民当中的一些人更是衣不蔽体。
  高昌周边乃至是常乐县这一带的不少商贾富户,都有往那边送物资的。
  有些人是真的心善,还有一些则是过去物色佃农雇工的,甚至还有一些人打着买人的主意。
  高昌所在的西州,以及伊吾所在的伊州,敦煌所在的沙州,常乐晋昌所在的瓜州,这四个州之间有木轨道相通,往来十分便利,又是西域商贾往来中原的必经之地,又能产白叠花以及羊绒等物,这些年发展十分迅速。
  别的不说,光是那遍地的专门种植白叠花的庄园,以及加工白叠布的织布作坊,就不知道要用到多少人工,就陇西当地原本的那点人口,根本不够。
  近两年也是时常有那关外人来做工,男人在关外放羊,妇人在关内织布,都是常有的事,也有全家人都到关内来生活的。
  这一次听闻高昌那边来了数千杂胡,其中还有一些昆仑人,常乐县一带不少农庄作坊便都起了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