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_分卷阅读_129

  可是太子妃偏偏因失去对皇太孙儿子的掌控,而迁怒上了胡善围,其实母子不谐的矛盾早就有了,只是在胡善围这里激发开来。
  太子妃一路顺风顺水的爬上枝头,成为东宫宫斗大赢家,最大的经验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要敢想,敢做,只要不被人抓住明显的小辫子,尽管放手去做,你们怀疑我又如何?没有证据,你们不敢把我怎么样!
  事实就是如此,宫斗这种事情,有时候赢家并不需要多大的谋略,就像《权力的游戏》里的瑟曦皇后,阴谋平常,但手段狠辣,敢想敢做,结果她就能一路将各种聪明强大的对手摧毁,坐上了铁王座,成为瑟曦女王。
  太子妃的地位在上升,但是性格和手段没有变,她用了以前惯常的手段去对付胡善围,将抱琴作为替死鬼,反正查不到她头上,相反,得知抱琴自缢而死,写下忏悔书后,太子妃痛心失望加上自责,“病”倒了。
  以前和先太子妃争宠斗法时,吕氏也常用这招,先太子妃常氏是将门虎女,亲爹是有“杀将”之名的常遇春——曾经屠杀半个苏州,胡善围的亲娘就死于屠城时的骚乱,被难民活活踩踏而死。
  懿文太子是个重文轻武之人,可想而知,当先太子妃和吕氏“杠”起来的时候,一边是双目含威的正妻,一边是娇娇怯怯吓得病倒的侧室,他会站在谁那边。
  然而,胡善围不是懿文太子,她仅有的一点怜香惜玉之心都给了纪大美人。
  胡善围对太子妃,是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见太子妃之前,胡善围对范宫正耳语了几句。
  范宫正眉毛一挑,“你真要这么做?这位毕竟是皇太孙的生母,未来的太后。”
  胡善围冷哼一声:“我在宫廷当女官,淫乱宫廷是死罪,她毁我名誉,如同要我性命。我又不是懿文太子妃那样隐忍好性子,还要顾及丈夫的态度。她手段如此卑劣龌蹉,这次是纪纲,下一次就是纪‘铁’。”
  “这一次推出个抱琴背锅,下一次栽赃一个捧棋,一次次的,就像苍蝇一样在耳边嗡嗡直响。我这一次要是轻轻放过,将来不知有什么阴招等着我,反正选秀之后,我就要离宫了,太后又能把我怎样?皇太孙可不是那种耳根子软的。”
  胡善围初进宫时,仅仅是个守藏的八品女史,就敢正面撕宫里风头最盛的胡贵妃。
  范宫正怔怔的看着胡善围,十五年过去了,她还是那个从来不逃避问题的热血女官。这是她一手挖掘出来的人才啊,没有看走眼。
  “行,我就按你吩咐的去做,这就去尚仪局找沈琼莲帮忙。”范宫正被胡善围感染了,“连对你这个尚宫都敢这样无端构陷,将来后宫恐怕没有女官的立足之地了。这女官当的怪没意思,以后老朱家去使唤一群任打任杀的奴才得了。”
  范宫正指挥宫正司的抬走抱琴的尸首,东宫一群人立刻过来洗地,这里早就是太子妃一手遮天。
  不一会,范宫正火速命人送来了从尚仪局沈琼莲那里弄来的东西,胡善围打开草草瞧了一眼,微微一笑。
  太子妃为了撇清自己,最初装病,不见胡善围,但是胡善围威胁“如果她不见我,那么这些话我就只能说给别人听了”,太子妃不得不拖着病躯,起床相见。
  太子妃的寝宫布置的很是素雅,符合寡居之人的身份,也有皇家富贵的气象,太子妃额头绑着一块抹额,素着脸,一副西子捧心之相,弱不胜衣。
  太子妃抹着眼泪,“抱琴那丫头……以前真是个好的,七岁进宫当宫女,聪明机灵,又能识文断字,我千挑万选看中她,要她伺候皇太孙,后来皇太孙搬到太孙宫里单独居住,我这个当娘挂念他的身体,就时常唤抱琴来问皇太孙的生活起居,吃了什么,晚上睡了几个更次等日常小事。”
  掌控和关心牵挂之间只有一纸的距离,确是天壤之别。太子妃这一招真是厉害,既能洗脱自己,还能解释为何抱琴向她告密。
  至于抱琴到底对太子妃都说了些什么,反正一个死人是不能开口辩解的。
  胡善围看着太子妃唱练做打,目光越来越冷,这个女人太可怕了,胆大心黑,在东宫这个一亩三分地,凭着懿文太子的宠爱赢习惯了,出去也用这种手段,顺她则猖,逆她则亡,将来后宫岂不是要被她搅和得乌烟瘴气?
  太子妃继续哭诉:“……真没想到,她人大,心也大了,有了利用皇太孙攀高的念头,皇太孙要她来东宫伺候我,她不乐意,又不敢不听,深深忌恨胡尚宫。为了报复,居然制造了胡尚宫和纪大人的谣言。虽说是她之错,但到底我也有拘下不严、失察之过。故,自觉没脸见胡尚宫,并非是故意躲避不见。”
  瞧瞧这伶俐的口齿,胡善围都自愧不如,寥寥几句,就把被告洗脱成了原告,她也是受害者,比白莲花还无辜。
  胡善围压抑着怒火,面上保持平静,说道:“这就对了嘛,有些事情不怕捅破,就怕误会解释不清楚,无端结了恩怨。之前太子妃拒绝见我,我以为是太子妃舍不得抱琴,以为是我间接逼死了她,故,不想见我呢。”
  太子妃连连摇头,”不是的,不可能,怎么会。胡尚宫日理万机,怎么可能和抱琴这种宫女一般见识,她造谣污蔑胡尚宫,罪有应得,自寻死路,岂是胡尚宫的错?”
  “对啊。”胡善围说道:“太子妃和皇太孙之间沟通的问题,难道是我的错?太子妃,您说是不是?”
  太子妃瞳孔一缩,面上还是一副西子捧心的柔弱之态,“胡尚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千万不要听外头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谣言是抱琴传出去的,与我无关啊。”
  太子妃咬紧牙关不承认,反正宫正司也好,锦衣卫也罢,谁还敢对她用刑不成?别说是没有证据,便是有证据……还有皇太孙在呢!皇上在朝中大清洗,好容易巩固了皇太孙的储位,若传出太子妃造谣的丑闻,岂不是连带着皇太孙名誉也受损。
  为打老鼠,伤了玉瓶,不值得。太子妃因此而有恃无恐。
  胡善围才不相信这些鬼话,问她:“名誉于微臣而言,就是性命,秽乱宫廷的罪名是什么结果,想必太子妃很清楚。横竖都是一死,微臣就是死,也要做个明白鬼,可不能被人糊里糊涂的算计了去。涉及身家性命,所以,太子妃别怪我多想,抱琴的遗书我看过,笔迹的确是她,她的遗体没有伤痕,衣饰整齐,没有与人搏斗或者挣扎的痕迹,看起来的确是自戕。”
  “可是,自戕要灭满门,抱琴的家里人丁兴旺,父母双全,如果她选择去宫正司自首,她难逃一死,但不会连累她的家人。”
  太子妃忙说道:“抱琴这个丫头心胸狭窄,一心攀高,胡尚宫断了她的青云路。她就捏造出如此恶毒的谣言,可见这人一旦走了邪路,就一错再错,不会回头的,一心只有自己,那会顾忌别人,或者家人的死活呢?”
  太子妃巧舌如簧,若不是胡善围冷眼旁观东宫风云多年,尤其是懿文太子临死前太子妃只叫了亲儿子朱允炆去乾清宫送父亲最后一程,估摸会被太子妃的说辞给骗过去呢。
  太子妃一脸委屈的模样,心里实则暗爽:我就喜欢看你明明怀疑我却没有证据不得不吃下这个暗亏的样子。
  “可是……”胡善围拿出一个小册子,“这是沈尚仪从尚仪局里抄录的抱琴历年和家人的通信记录,宫中严禁往外传消息,但是并不拘日常问候的书信,所有的信件都经过尚仪局审核才能进出,并记录在案,女史还会抄录部分信件内容,这个抱琴和无锡的老家经常联系,逢年过节都会问候父母,家里原本有些清苦,她是个很孝顺的女儿,月钱还有赏赐什么都换成银钱给了家里,这些年家里日子好过了,全因抱琴的功劳。”
  胡善围是尚宫了,统领后宫女官,从尚仪局里弄出抱琴的信件来往易如反掌。
  胡善围把小册子推到太子妃面前:“抱琴这种顾家的女儿,宁可自首,也不会自戕连累家人,除非——”
  太子妃心头一紧,她本能不去看这个小册子:“除非什么?”
  胡善围看着太子妃的眼睛,说道:“除非有人软硬兼施,微臣不知道那人用什么法子逼她写遗书自戕背黑锅,或许是以有法子救她家人为条件,或许是其他。”
  太子妃也是修炼多年的狐狸精,面对胡善围的威压,她扛住了,眼睛都不眨一下,不仅如此,太子妃还把尚宫局抄录的小册子翻开查看,“胡尚宫的怀疑不无道理,从以往的通信记录来看,抱琴的确是个顾家的姑娘,突然不顾家人死活自戕,着实可疑,如果真有人逼她,那会是谁呢?我见识浅薄,一般都在东宫,很少出去,胡尚宫是个聪明人,且走南闯北,见识多广,以胡尚宫看,谁最可疑?”
  直到现在,太子妃依然一副清白无辜、真诚无比的样子。
  胡善围心中冷笑,面上却有一丝动容之色,“抱琴以前是皇太孙的人,现在是太子妃的人,下人犯了事,主子一般脱不了干系,何况现在是选妃的节骨眼,闹出御下不严的丑闻,一来有损太子妃和皇太孙的颜面,二来可以调拨离间微臣和太子妃以及皇太孙的关系,让我们彼此树敌,微臣觉得,这幕后之人可能对国储之位不死心,想要陷害皇太孙。”
  太子妃听了,顿时心花怒放,身为尚宫又怎样?还不是被我敷衍过去了,忙附和道:“总有人争国储之心不死,想要对我和皇太孙不利,故利用抱琴制造谣言。”
  “其实只要做过,就有痕迹,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时候死人也会说话,太子妃请看……”胡善围翻开小册子最后一页:
  “微臣已经发现了幕后黑手的端倪,因为就在五天前,谣言刚刚传开的时候,抱琴就给家里写了封信,信中说她最近挂念父母身体,夜里总是睡不好,辗转难眠,找宫里的女医开了副助眠的药才睡着,晓得父母也有失眠的毛病,便把女医的方子抄录一份,附在信的后面,请父母务必按照方子抓药试一试云云。”
  太子妃定睛一看,果然如此,上头有抱琴寄信出宫的日期,尚仪局某专门审查信件的某位女史的签章,以及女史从家书中提炼出来的信件大概内容,就是胡善围刚刚念出的那些。
  太子妃立刻说道:“这书信就是抱琴做贼心虚的铁证了,她传谣中伤胡尚宫,害怕被人发现,自然寝食难安,睡不着觉——不过,这和幕后黑手有什么关系?”
  “关键在‘药方’二字。”胡善围指着小册子上的这两个字,“短短两页纸的家书,‘药方’二字反复出现,反复叮嘱,不下于八次。女史一般只摘抄信中大概内容,没有抄录药方,而我方才命范宫正去尚食局找刘司药打听过了,那一天是否有女医去给抱琴诊治,开方子,宫中所有女医出诊,开药,皆有记录,看什么人,什么病,去药房取了什么药,都会留底,太子妃猜一猜刘司药如何回答的?”
  太子妃心头一悬,面色不变,“难道……抱琴根本就没有请女医给她治疗失眠之症?”
  “太子妃真是太聪明了,一猜就对!”胡善围赞道:“刘司药说,并没有查到抱琴的记录,问过所有女医,也没有说给抱琴看过病,更别提开药了。所以,微臣怀疑抱琴对幕后黑手早有防备,为了将来保住全家人性命,她将关于幕后黑手的名字或者来历用类似藏字的方法,安插在药名当中,寄给无锡的家里,将来她一旦出事,微臣去查她,顺着家书的信息,发现矛盾之处,只要能够通过家书的药物名称找到幕后黑手,那么她的家人或许为此戴罪立功,保护全家人性命。”
  胡善围一席话说的太子妃背后直冒冷汗!
  胡善围将小册子当宝贝似的收起来,“自打微臣进宫以来,就没有受过这种委屈侮辱,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名誉受损。微臣必定会查个水落石出,以还微臣清白。抱琴虽是死人,微臣也有的是办法让这个死人开口说话,微臣这宫廷十五年,不是白混的。微臣这就要锦衣卫的纪大人派人去无锡找抱琴的家人要家书了,到时候揪出幕后黑手,不仅仅是微臣和纪大人,就连太子妃和皇太孙也能重获清白。”
  胡善围出了东宫,留下太子妃在寝宫时而焦虑、时而沉思。
  回到尚宫局,海棠不禁问胡善围:“这次尚宫局,宫正司,尚仪局,还有尚食局联合造假,平白无故捣鼓出这个小册子,太子妃真会上当吗?”
  胡善围笑道:“不知道,咋们走着瞧呗,谁搞宫斗我搞谁,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第151章 五部门联合钓鱼执法
  面对权力,有人晓得权力是双刃剑,沉迷久了之后,很难掌控自己的私欲,被权力腐蚀内心,而对自己的双手设了镣铐,自我设限,比如孝慈皇后,就设下六局一司来牵制自己,是帮助,也是一种制约。
  而有人恨不得牢牢把权力掌握在一人手中,任凭个人喜好,对他人生杀予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比如太子妃,靠着这套逻辑在东宫混得风生水起,达到了目的,别人的生命在她眼里如蝼蚁般,没有是非多错,只有是否顺着她的心意,不符合她利益的,就要除掉。
  尚宫局、尚食局、尚仪局还有宫正司展开联合行动,伪造抱琴的书信和记录,胡善围这个尚宫之位当初是众望所归当上的,一呼百应,她一下令,众女官虽晓得这其中有风险,但还是配合胡善围,制造出抱琴真的留有后招的假象。
  此外,三局一司还联合了锦衣卫搞起了联合钓鱼执法,太子妃不出意外的上钩了。
  一直以来,太子妃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行为模式上尝到了甜头,她也晓得这其中有风险,但她还是决定斩草除根。
  太子妃当即派了心腹太监出宫,收买江湖亡命之徒,日夜兼程,赶到抱琴的无锡老家,打算抢在锦衣卫到来之前,找到抱琴的书信,销毁证据,为以防万一,还将抱琴全家灭口。
  锦衣卫在无锡设了天罗地网,将刺客一网打尽,毛骧亲自审问——有人把他一手提拔的纪纲给算计了,他岂能放过?那太监熬不过酷刑,招出了太子妃。
  毛骧把太监的口供呈给洪武帝,洪武帝看了,面无表情的说道:“宣皇太孙。”
  皇太孙正在詹事府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闻言洪武帝要见他,不禁心想今日那条政令处理有误?
  俗话说抱孙不抱子,以前懿文太子稍微做错事,总是被洪武帝一顿臭骂或者干脆用鞭子抽。对于其他正当壮年的儿子们,洪武帝则都有疑心,担心有一天皇权旁落,他成了柔弱无力的太上皇,于是干脆把所有藩王府的世子都扣在京城,名义上是替藩王们尽孝道,其实是人质,以防藩王造反。
  但洪武帝从未打骂过皇太孙,对于这个寄予厚望的大孙子,洪武帝总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手把手的叫他如何处理政事。
  洪武帝越是如此,皇太孙的压力就越大,谨小慎微,就怕做错了,皇爷爷会失望。
  皇太孙每走一步,都看洪武帝的脸色,希望不辜负皇爷爷的期许,这种被需要、被依靠的感觉让年迈的洪武帝觉得很安全,很温暖,而一想到儿子们,洪武帝会不安,会怀疑。两者相比较,洪武帝更觉得选择大孙子当继承人,是再适合不过的决定。
  皇太孙惴惴不安的来到乾清宫,门口护卫依然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毛骧向他行了礼,让出路来,皇太孙点头回礼,和毛骧擦肩而过时,他隐隐闻到一股血腥味,以及交杂着一种莫名的焦糊味,这种味道无端让人心生恐惧,皇太孙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隐藏在袖子里的手下意识的蜷成拳头,做出防御的姿态。
  皇太孙行了礼,洪武帝赐座,要他看案几上的口供。
  皇太孙翻开一瞧,霎时脸都变白了!
  洪武帝观察着大孙子的神色,心中暗叹:还是不够有定力啊,不会隐藏自己的内心。
  洪武帝年轻时是鹅蛋脸,额头饱满,相貌端正,算是个帅哥,否则也不会被郭子兴看中,充当仪仗队,现在老了,稍有些发福,鹅蛋脸成了圆脸,面如满月。
  洪武帝的基因很强大,类似英王室的秃头基因,无论谁给他生孩子,儿子们几乎都是大头娃娃似的鹅蛋脸,懿文太子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孙子辈,就各有特色了,皇太孙相貌气质都随了母亲太子妃吕氏,秀气俊逸的瓜子脸,气
  质温柔沉静,此时纵使脸都变白了,还努力克制着自己,一张张的看下去。
  皇太孙完了太监的口供,正要跪地为母亲请罪求情,洪武帝却把手一抬,示意他坐着听话,心平气
  和的说道:“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齐家,朕有时候觉得比平天下都难。朕当年从淮左布衣白手起家,灭陈友谅、张士诚,进而北伐灭元朝,杀伐决断,每天睡觉只有两个更次,有时候彻夜不眠,可是平天下虽然很辛苦,但是论劳心,还是不如齐家给朕带来的磋磨,朕此生最大的打击,不是敌人,而是家人。”
  想起往事,原配孝慈皇后拒绝治疗一心求死、达定妃背叛给他戴绿帽、亲手养大的两个儿子齐王和潭王攻打孝陵失败后携手跳墙自杀,临死前大呼“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精心培养的懿文毒死亲弟弟鲁荒王、原本打算要扶正为继后的端敬贵妃郭氏毒死懿文太子报仇……
  一桩桩一件件,给洪武帝带来的打击不亚于一次失败的战争。
  洪武帝看着稍显稚嫩的皇太孙,目光充满了怜悯,“朕是皇上,也是父亲,丈夫,祖父和外祖父,皇室现在开枝散叶,孙子外孙加在一起,人数已经过百,等选秀结束,朕的重孙们也会一个个来到人世。”
  “朕和民间百姓一样,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但朕通读史书,看见一代代皇朝皆逃不过自相残杀、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之争、祸起萧墙的命运,朕觉得,或许我们朱家可以不用重蹈覆辙,可是——”
  洪武帝自嘲一笑,“事实证明,朕想的太天真了,皇权至高无上,皇位只有一个,皇后的位置也只有一个,粥少僧多,免不了争抢,总是一家骨肉,血溶于水,也免不了以命相搏。”
  “所以朕在晚年大肆屠杀老臣,朝中大清洗,是为了确保你能顺利继承皇位,不会重复历代王朝权臣们各为其主,支持各个皇子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所有的隐患朕都替你摘干净了,各个藩王府的世子在京城为人质,也翻不起什么水花来,只要你登上帝位,掌控了权柄,名正言顺,
  万民臣服,你那些皇叔们只能接受事实,将来纵有些风波,也是无碍的。”
  如今皇太孙储位巩固,洪武帝和他说话比较直接,并不遮掩其的真实意图,把屠杀功臣的原因三言两语说清楚了。
  洪武帝说道:“等你登基当皇帝,你就是朱家的领头人,你也要面临和朕同样的问题,皇室纷争不断,你小小年纪,就要当家做主,上面压着那么多长辈,只会比朕更难。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今天遇到的母亲造谣宫廷女官和锦衣卫,以及逼死宫女的问题,简直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洪武帝指着书案上的口供,“这件事如何处置,朕全权交给你,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朕都支持,就当是一场历练。不过,你要想清楚,一旦做出决定,你就要预备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你自己权衡利弊,再告诉朕你的决定。”
  对洪武帝而言是一桩小事,但是对皇太孙而言,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
  无疑,母亲这样做是一错再错,又不是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只是觉得面子过不去,就要造谣断送胡尚宫和纪大人的前途和性命,逼死宫女,这样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暴戾了。
  何况,手段也不高明,反而激怒了胡尚宫,号令手下女官们设了个圈套,把母亲给引上钩了。
  可是,母亲是我的生母,又在选妃的节骨眼上,倘若丑闻传出去,东宫和皇太孙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若一味偏袒母亲,把这件事遮掩过去,恐怕会伤了胡尚宫等女官的心,毕竟名誉对于女官而言,如同生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