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_分卷阅读_372

  老太太起身,“哪里有五两银子?”
  “就从那里出。”老爷子说了一句,就不言语。
  “那是幼娘的嫁妆……”老太太就哭道。
  殷幼娘果然脸色一红,继而就耷拉了下来。
  这姑娘,林雨桐见的不多,多数时候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屋里做针线。
  要说漂亮,那真说不上。清秀而已。只是没干过活,养的细皮嫩肉,娇滴滴的罢了。真要说有什么亮眼的,那就是一双脚,缠的特别的俊。
  当然了,这是老太太夸出来的。林雨桐没看出仿若三岁孩子的脚长在一个大姑娘身上有什么美的。
  林雨桐在裙摆底下,动了动自己的脚趾头,还是自己这样的舒服自在。
  她这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家里没银子。但作为三郎媳妇的范氏,自始至终都没说一句话。也没有出头要出钱的样子。
  可见,这位可不是什么花痴。不是见了长的好的男人就走不动道的人。
  她有她的底线,银钱的事,看的非常的紧。
  而殷三郎也很有趣,可能是没有从女人伸手要钱的先例,他也没有从范氏要银子的打算。
  看来,这钱还得殷家来出。
  殷三郎像是没看到殷幼娘难看的脸色,“那就谢谢爷奶小姑了。我回来定然加倍奉还。”
  殷老大殷进学此时才道:“信口开河!加倍奉还?拿什么加倍奉还?省着点花用,就是一家子的造化了。”
  殷三郎笑着应了一声,就低声道:“我这次去,还得要个帮手。看叫二郎哥陪我去,还是叫四弟陪我去?”
  四爷的手就微微一顿。他正想找史书呢。
  老太太就道:“带什么人啊?去了不要开销?”
  二郎就道:“看奶说的,人家那些贵人,哪个身边没有陪着的人?出去办事啥的?不都是得有人跑腿。”说着,就看了一眼四爷道:“再说了,去了县城也不一定要花银子啊。咱们也有亲家在县城的。奶,您怎么忘了?”
  哪个亲家在县城?
  林雨桐心里一动,就明白了。还真有人在县城,自家大伯,在县城开了一家大车店。
  大车店,就是那种大通铺。也给来往的客商看看货物什么的。占一个铺位,这都不是什么大事。
  林雨桐看向四爷,四爷微微点头。林雨桐就知道了,他可能也有事想去县城。
  老太太就道:“叫四郎和四郎媳妇都去。”说着,就看向林雨桐。
  林雨桐还没说话,钱氏就夹起肉片指了指,意思十分明显。就是不能叫两孩子空手上门。
  老太太顿时就憋气,“拿半吊钱,总该够了吧。”
  五十文,够买两斤肉的。
  林雨桐这才道:“明儿什么时辰走?我一会再去娘家一趟,看看我爷奶还有什么要捎给我大伯的。”
  这就是定下了。
  事实上,林雨桐没跟着跑,只四爷跑了一趟。钱氏留了一碗猪肉炖粉条,这本来是家里的常例,留给老大和三郎父子晚上加餐的。但是今儿,钱氏将菜直接给四爷,叫他给林家带去。
  老太太看了看,到底没说话。不是不想说话。实在是跟这个哑巴媳妇,她说不着。
  钱氏虽然不能说话,但却不是聋子。但对于她不想听的话,她总有办法听不见。
  跟她掰扯?二十年的婆媳了,她也看明白了。就不费唾沫星子了。
  林雨桐看的啧啧称奇。
  钱氏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不听老太太安排,却从来不会被骂的人。在殷家,这也算是一道奇景。
  四爷半个时辰就回来了,带了山里的果子,没别的。
  第二天天不亮,殷家院子就热闹了起来。出远门,家里半夜就得给准备饭菜,还有路上的干粮。从这里到县城,得半天的时间呢。
  小何氏一个劲的戳二郎的后背,二郎这才干咳了两声,对老太太道:“奶,要不叫她也去,给弟妹做个伴。”
  老太太瞬间就炸毛,“你不说我还忘了,你昨儿回门在岳家吃饭了吗?回来带回礼了吗?她老何家就穷疯了吧。连新姑爷的饭都不管。她要去县城?也看她有没有去县城的命!”说着,就又骂何氏,“你的媳妇你自己管去。老天拔地的,我老了老了,还得替你们管教媳妇。当初我就不同意娶这个丧门星进门,你非要跟我拧着来。你何家的姑娘找不到男人了是不是?这么急巴巴的往殷家送。十两银子,就她也配!有那银子给二郎买两个比她俊俏的,都不是买不来。那还是认打认罚,命都归了咱们家的。一样的媳妇,三郎家里带了一百两银子,带了家具家私来。四郎的媳妇带了五亩地来。你带什么了?一箱子的破衣烂衫,什么玩意?”
  林雨桐咽下嘴里的煮鸡蛋。心里不得劲。自己要是小何氏,估计在这家里一天也呆不下去。老太太骂人的话真是太难听,太搓火了。
  不光是小何氏脸上难堪,就是何氏,也难堪。
  就见何氏抬手,给了小何氏一个耳光,“眼皮子浅的东西,上不得台面。”
  何氏还要打第二下,就被三郎给挡住了,“三婶,这一大早的,叫人听见了也不好。您消消气。”说着,就转身看着小何氏,见她一张俏丽的瓜子脸,配上水汪汪的眼睛,说不出的动人,不由的低声问道,“二嫂想要什么,我回来给你带。”
  林雨桐就见一边的范氏,脸一下子就掉了下来,眼里闪过一丝幽光……
  第453章 寒门贵子(7)一更
  小何氏感受到了三郎的眼神,就赶紧低下头,向后退了一步,不敢言语。
  老太太就道:“买什么?她也配!三郎,别管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只知道一味的撺掇男人出头。”
  二郎看了看三郎,也没往深处想,以为三郎这是为了缓解尴尬的,也跟着一笑,“是啊,三弟,别管女人们的事。娘们嘛……”
  小何氏飞快的看了一眼二郎,复又低下头。
  二郎看不出来,可何氏这个当婆婆的,眼睛可利着呢。
  顿时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
  偏偏这样的事,又不能挑明了说。而自己那傻儿子竟是个眼瞎的。她一把拽住小何氏就出了堂屋。
  林雨桐和四爷看了一出闹剧,就跟着二郎和三郎出了门。临出门,钱氏塞给四爷一角碎银子,叫他们在城里花用。
  四爷喉咙滚动了两下,才叫了一声‘娘’,“您放心,我们明儿就回来。”
  钱氏就笑着给四爷将衣服又往平整的拽了拽,然后上下打量,挑起个大拇指。
  这是夸四爷穿的这件天青色的直缀袍子,格外的精神。
  手里提着干粮篮子,一行四人往镇上去。只有镇上,才有往县城去的马车。一人五文钱。
  这马车,是没有车棚的敞篷车。坐的人多些。
  林雨桐找的座位,一边是顶头,另一边四爷一座,也省的跟不相干的人挨着。
  这场雨一下,路上有些泥泞,并不好走。马车要是陷到泥窝里,还得人下去将车给抬出来。
  四爷身上的衣服,就溅了不少泥点子。
  车上的女人还有两个,都是不用动的。但三郎也一副理所当然的姿态坐着没动。倒叫人不由的都斜眼看他。
  到了晌午,还有一小半的路没走呢。
  车上的人都拿出干粮,啃了起来。
  四爷将篮子递给二郎,叫他先拿。四个鸡蛋一人一个,四块烙饼,一人一块。
  林雨桐将自己的饼子分了大半给四爷,三郎却没吃他那一份,都给了二郎。
  回头却问赶车的车夫,“路上就没有茶寮子吗?”
  那车夫愣了愣就道:“茶寮子?有是有,就在前面不远。”
  二郎机灵,就将饼子三两口赶紧吃完了。
  所谓的茶寮子,就是一间草房,一个草棚子,两张桌子,几个条凳。
  三郎招呼几人下去吃饭,四爷没动,“已经吃过了,不饿。你跟二哥去吃吧。”
  其他人没去吃,等着倒是没有不耐烦,在这里歇脚正好能方便一下,或是讨一杯水喝。
  四爷见四下无人,这才低声道:“到了县城,叫你大伯不用看在县尉的面上,特意的优待三郎。”
  林雨桐不解的看四爷,“这个大伯……商人的市侩肯定是有一些的……”
  “所以,我才叫你提醒他,贸然扒拉上去到底是福是祸还说不准呢?”四爷看了一眼在茶寮子里坐着喝茶的三郎,低声道。
  “爷看出什么了?”林雨桐问道。
  “三郎回门,去的是范家在镇子上的宅子。”四爷解释了一句。
  没错,县城远,不可能当天去,当天就回。只能说明,范县尉不在县城,而在镇上。
  可一个县的县尉,仅次于县太爷,没道理不在县衙待着,却偏偏在老家一呆就是数天。这不合常理。
  “他不光在老家呆着,还请了整个顺平县的乡绅士子,大张旗鼓的开宴席。”四爷又解释了一句。
  林雨桐点头,三郎跟范氏回门回来,将宴席的盛况说的十分清楚。
  她心里一动,“这官员任职,不是不能回原籍吗?”
  四爷点头,“我打听了,这位县尉,祖籍在河间,逃难来到青阳镇。到这里的时候,才八岁。被范家收养,继而招赘成了上门女婿。”
  “啊!”林雨桐愕然,“这不是跟原籍差不多吗?”整个就是钻了空子了。
  “在顺平县,这位县尉很有些根基。他此刻回了青阳镇,不是故意拿捏县令,就是这位县令的来头甚大,他招惹不起,主动退了一步。”四爷看了远处的三郎一眼,“要是拿捏顶头上司,这人就未免太跋扈,长久不了。要是县令来头大,就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况且,打着庶女成亲的名头,聚集那么多有头有脸的人,这是跟县太爷示威呢。”
  林雨桐明白了,哪里都有争权夺利。
  貌似不起眼的小事,串联起来,却叫四爷将这县城的风云变幻看了个清楚明白。
  “到了县城,再去打听打听,也好知道以后如何行事了。”四爷说着,就扶了林雨桐再次上了马车,因为马车上的人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林雨桐坐在马车上,还在想四爷说的话。顺势而为,永远都是最聪明的办法。要科举,这第一关,就得从县令的手底下过。所以,跟县尉家莫名其妙的成了亲家,这是福是祸,到底还是说不清楚的。
  马车上,二郎还在一边剔牙,“老四,你也太实诚了,出门了,还省什么啊?别看茶寮子小,吃食还不错,羊肉面,香!”
  说着,还打了一个饱嗝。膻味叫人闻着难受。
  四爷笑了一下没说话。只看了做饭的人指甲下的黑垢。就没胃口了。
  三郎其实也没吃,要的那一份都给二郎了。
  到了县城,四人就下车。先去铺子给林家大伯家买了东西,两斤猪肉,两封点心,有二郎跟着,想添点东西都不行。
  大车店就在城门口,宽大的门,进进出出的马车。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指挥着车进车出呢。
  “三哥。”林雨桐喊道。这少年就是林大伯的独子,林栓柱。比林雨桐大半岁。
  林栓柱一扭头,见是林雨桐,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才笑道:“妞妞?没想到你来了。快进去。”然后跟四爷几个拱手打招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