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日常_分卷阅读_53

  九儿顿时被勾起满肚子愁思,忘了刚才的纠结,叹道:“十三弟是最小的,只怕很辛苦呢。”
  胤祥的情况着实不妙。种过痘的人都知道,身上的疹子要越快发出来,越早痊愈,致命的风险就越低。而最糟糕的一种结果就是像胤祥这样,疹子发不出来,反而浑身高热难退。
  同一批种痘的孩子们都渐渐好转或者痊愈,唯有他一直不见起色。
  绣瑜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带着章佳氏求到康熙面前。
  康熙也心情沉重。老十三一向健康机灵,虽然不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但也是掌心肉、心头宝。
  他搁了笔,亲自扶了哭得浑身微微颤抖的章佳氏起来,安抚道:“朕知道你慈母心肠,可你本来没有出过花,如何能近身照顾?回去好好养着,朕会派最好的太医为胤祥诊治。梁九功,你亲自送贵人回宫。”
  打发走了章佳贵人,康熙不禁心里沉甸甸的,半埋怨半叹息着说:“章佳贵人年轻,你也不劝劝她。”
  绣瑜语气中满是无奈:“臣妾劝了,可唯一的儿子在外头生死未卜,这哪里是言语能够宽慰的?”
  康熙叹道:“朕如何不知?只是实在没有办法。”他眼神空旷悠远,指不定又想起谁来了。
  搁平日绣瑜还有心思去猜一番,如今她只结结实实行了个大礼,急道:“恕臣妾斗胆,皇上若有空……去看看十三阿哥吧。”
  康熙不由皱眉,满人谈天花色变,由来已久。即使是出过花的人,也不愿轻易往患者身边凑,何况是身上担着国家社稷的皇帝?
  只是绣瑜是他宠爱的妃子,这冒险求情又不是为她生的儿子所求。康熙只得长叹一声:“你先回去吧。”
  绣瑜听他这语气便知有戏,忙起身告退,第二日,果然听说皇上微服出宫。
  她不由松了一口气,约了章佳氏往佛堂上香:“与其闷在屋里急出病来,不如烧香祈福,聊胜于无。”
  章佳氏果然十分积极,两人一前一后往正殿去,却见佛祖的金身像前已经跪了一个穿藏蓝旗装的女人。她前额触地,久久不起,十足虔诚谦卑。
  还是宫女见了绣瑜,忙扶了她起来,退在一旁请安:“德妃娘娘金安。”
  眉若远山,眼若秋波,浑身上下一色半新不旧,不着半点珠翠,正是卫贵人。
  卫氏平日里少有出门走动,此刻出现在这里,不用问也知道是为了谁。
  绣瑜叹道:“起来吧,原是本宫打扰你了。”
  卫贵人惶恐地连道不敢,又与章佳氏互相见过。她红着脸走也不是,留也不敢。
  绣瑜见她宫女臂上挽着的篮子里还剩下不少经书未烧,便通情达理地说:“这里怪闷的,本宫出去走走,两位妹妹自便。”
  卫贵人这才舒了口气。
  早走佛堂的嬷嬷上来,请了绣瑜到堂后净房小坐。绣瑜因叹道:“卫贵人也不容易,八阿哥都九岁了……”
  竹月端了茶上来,小声道:“可不是吗?旁人也就罢了,八阿哥身边的乳母都能给她脸色瞧。这也太不像话了。”
  自打上回中暑之事后,八阿哥身边的人都是康熙安排的。这些嬷嬷本是皇帝心腹,就是内务府的总管都要给她们几分面子。
  好处是八阿哥要东西的时候方便开口,坏处就是这些体面尊贵的嬷嬷如何会把一个罪奴出身的贵人放在眼里?
  绣瑜冷笑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人有的是倒霉那天呢!”
  第86章
  提前告辞的八阿哥心事重重地沿着碎石小径缓步而行, 行至拱门边,往里一望, 却是一个窄窄的小花园。并无什么稀罕景色, 只墙角一丛迎春花开得正好。
  胤禩遂向跟着的宫女吩咐道:“你且在这里歇歇, 我独自走走。”便独身往院内来,略转个弯, 就见他的内侍歩鸣早已候在那花荫底下多时了。
  “怎么样,她们可吃了?”胤禩头一次做这种事, 手心微微冒汗,急切地问。
  歩鸣双腿打颤,强撑着回道:“嬷嬷们谢了赏,说下晌来给主子磕头。奴才在外头偷偷瞧了, 她们两人都用了那道竹笋鲜虾汤。”
  胤禩心里一松, 又飞快地掠过一丝不忍,片刻又涌上丝丝喜悦。最后他合上了眼睛,吩咐道:“你做得不错, 忘了这事吧。”
  皇帝微服亲临,十三阿哥住的小院里密密匝匝跪了一地的宫人。病床前,太医战战兢兢递上药方与脉案。康熙亲自伸手探了十三阿哥的体温,看了瞳孔与舌苔。
  他是熟知医理的, 一看那脉案清晰准确,开的药却温得不能再温, 便知这些太医打的什么主意。他当即冷哼一声,便有人将那两个太医摘了顶戴拖出去打。
  胤祥在板子起落的声音中转醒, 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好半晌才喊他:“给皇阿玛请安。”
  康熙抬手抚摸他皲裂的嘴唇,想说点安慰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近年来他年纪渐长,前朝的事物却不见少,对老十之后的阿哥们确实是疏忽了。胤祥这么个虎头虎脑乖巧喜人的孩子,在他心里也只有一个模糊影子,父子俩头一次独处,却无甚往事旧情可叙。
  气氛无言尴尬,旁边胤祥的奶娘周氏急得几乎掉眼泪,生怕胤祥错过这跟皇父独处的大好机会。
  这时胤祥突然忽的一笑:“嬷嬷果真没有骗我。她说我乖乖吃药,皇阿玛就能从宫里来看我。我吃了,您就来了。”
  童言稚语,他说话的时候眼睛里亮晶晶的,病而不弱,憨态可掬。康熙轻笑出声,顿时后悔以往的疏忽,抬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德妃和章佳贵人都记挂着你呢。好生养病,等你大好了,朕带你去西苑射鹿。”
  往年西苑射鹿都只有六岁以上的阿哥们能去,胤祥听六哥提过两次,十分羡慕,闻言脸上涌起兴奋的红潮,眼神更亮了几分,提高声音说:“谢皇阿玛恩典。”
  有了皇阿玛的承诺,接下来服药针灸胤祥都勇敢地一声不吭。坚毅忍耐的神色与鼓起的包子脸形成鲜明对比,康熙看得骄傲又心疼,又呼噜了一把他散着的头发,在床边守到他睡着,吩咐乳母好生照料才退出来。
  他又依次探望了扔在病中的几个孩子,询问痊愈的孩子回宫的事宜。
  有了前头的先例,太医们无不使出浑身的本事,小心周全。
  主管此次种痘的副院判李太医拱手回道:“几位痊愈的阿哥格格都无甚可忧,唯有伺候八爷的两个嬷嬷,今儿早上突然发起高热,原因不明。这两位都是出过痘的,皇上看是不是送到疫人所修养?”
  众人难免要问,李太医从医三十年,怎么会连个小小的热症都断不清?其实他一拿脉就觉出,这两位不过是误食了些大黄、蓖麻油,才会引起腹泻呕吐以致高热不退的。
  然而在疫所里病了,而且是发烧这种引人误会的病,两位嬷嬷肯定不能再跟进宫伺候。昨天晚上两人最后所食之物,又是八阿哥赏的。八阿哥近年来因为学习刻苦用功颇得康熙看中,他身上一根汗毛都比两个嬷嬷的命值钱。
  李太医只能闭紧了嘴,让那两人“原因不明”地病了。
  康熙不赞同地摇头:“无故发热,只怕不是什么好病。疫人所住着出宫养病的太监宫女,人多事杂。把她们送到北郊山上福缘寺里修养吧,念其功劳,赏给医药,派两个宫女伺候着也罢了。”
  李太医心里咯噔一声,福缘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两位嬷嬷又是孤身在宫里伺候半生,无亲无子的,去了那里只怕就是熬日子了。他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刚蒙蒙亮,天空阴惨惨的,吹着料峭的春风。两个用白布蒙着脸、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地护军抬了担架来,行至下房。那两个嬷嬷在屋里挣扎不已,不让宫女搀扶出屋子。
  两个护军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人往冻僵的手上呵了口气,拉下面罩谇了一口:“妈的,两个老虔婆,得了役症还不安安分分地挺尸去,还要劳动本大爷。”
  另一人亦是满脸郁色,深有同感地点头。论起来他们都是正经的八旗子弟,族里未出三代的亲戚有做着大官的,也有入宫为妃的,如今却要来抬一个快死的奴才。
  “晦气,晦气!回去老子非得洗洗手才敢重新进赌坊。”
  “嘿嘿,洗手做什么,你只管往那春香楼去,在翠玲儿的肚皮上多摸几把,才是正经地去晦气呢。呀!八,八爷......”两人正说得暧昧,偶一回头却见胤禩站在不远的地方,吓得赶紧双膝落地,作势要磕头:“奴才多嘴,八爷恕罪。”
  “这是做什么?快起来。”胤禩微微一笑,仿佛没听到那些放肆的话一般。两个护军摸不透他的脾性,都犹豫着不敢起身。
  胤禩叹道:“两位嬷嬷身患恶疾,脾气自然坏些,你们抱怨也是常理。但她们皇阿玛赐给我的人,素来勤谨用心。如今病了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少不得麻烦你们路上多照料包容些,这点银子拿去吃茶吧。”
  不仅没有受罚,反而得了赏,两人万没料到,喜得连连磕头。
  胤禩抬眼望向屋里,犹豫道:“不知可否通融一二,让我跟嬷嬷说两句话,全了主仆情分。”
  拿人手短,才得了赏的两人岂有不允的,赶紧上去打了帘子,真心实意地吹捧道:“您真是菩萨心肠,做奴才的上辈子积福积德,才遇到您这样的主子。”
  胤禩只做一笑。
  屋内,两位嬷嬷已经被穿戴好了,半靠在炕上,犹做挣扎,见他进来,脸上都流露出惊恐后悔之色。她们都是康熙的人,奉旨行事,素来体面,八阿哥又是个绵软性子;她们伺候不能说不用心,但是也有倚老卖老,恃宠生骄,对着主子指手画脚的时候。
  如今遭逢大难,两人才顿感后悔。其中一人挣扎着扑上去,不断用额头叩击炕桌,以作磕头求饶之意。另一人虽然未动,但眼神里也带着惊恐之色。
  胤禩心里陡然涌起一阵快意,压过了那丝丝缕缕的不忍。他压低声音冷笑道:“我额娘就是那天上的凤凰,你们充其量不过是只麻雀。麻雀飞上了枝头,就以为自己可以压过凤凰了,岂不可笑?”
  两个嬷嬷脸上顿时涌现出绝望的死气。
  胤禩转身挑了帘子出去,又换上另外一幅忧愁心伤的脸孔:“嬷嬷们病糊涂了,我也不想给你们找麻烦,还是堵了她们的嘴送上山去吧。只手脚轻些,别伤了她们就是。”
  再说宫里,康熙微服出宫这么大的事,如何瞒得过众人。众妃得知德妃为养子求情,皇上还答应了,无不在心里暗啐了一口,私底下骂道“假惺惺的,就她会做好人”,尤其以同样有养子在种痘的惠妃最为不平。然而明面上,众妃的儿子都因此得益,却不好加以指责。
  与之相对的,章佳氏跟永和宫的走动却又频繁了起来。康熙念着胤祥,连带想起了她。这个月以来,章佳氏又复了几分宠爱,风头不下前两年的时候。她运气也好,前两天又被把出有孕,康熙赐了一个“敏”字给她。虽然没有册封,但如今宫里众人已经改口,叫了她敏嫔娘娘,也算是熬出来了。
  因为那日萍水相逢,同病相怜的两人在殿内聊了几句育儿经,章佳氏渐渐跟卫贵人有了来往。
  两人都是低头做人,素性恭谦不爱惹事的,身份也还相当:卫氏位份低些,儿子却更得康熙看重;十三年纪小,章佳氏却年轻能生。一来二去,还算相处得不错。连带着绣瑜也得了两条卫贵人亲手做的手帕,她皆回以价值略高的同类物品,既不过分亲近,也不拒人千里。
  终于到了三月里,连病得最厉害的十三也痊愈归来,各宫妃子陆续迎回瘦了许多的宝贝儿女,心疼的眼泪打湿了不知多少帕子,连忙催着底下人,做点心的做点心,制新衣的制新衣,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当口,康熙默默地打发了几个御前侍卫常驻盛京,又以替皇子公主们祈福为由,放了一批宫女太监出去。至此,皇太子趁上次亲征监国时偷偷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全部破产。
  就连那些被他免去了侍卫之职的钮祜禄家、郭络罗家的子弟,也通通被康熙安排了别的职位。总算没有官复原职,算是给了太子最后一点体面。太子也识趣地没有做任何狡辩,默默吃了这个教训。
  一阵风波悄无声息地过去。康熙二十九年的春天来了,又到了纵马西山,放风筝、打兔子的季节。
  第87章
  康熙是个狂热的打猎爱好者, 他最常去的狩猎场所就是西山,曾经在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创下过日猎兔子数百, 黄羊二十多只的记录, 到现在都还时不时拿出来说嘴。
  然而今年春天的天气确格外反常些。天气回暖快, 风却大,感觉刮在脸上能生生磨去一层皮。半个多月了, 还不见丁点儿雨。
  这种气候让绣瑜觉得莫名熟悉,起先有孩子们种痘的事情占去了注意力, 她没有在意。等到小十三回宫瘦了一大圈,吵着说要吃春饼。
  两个女孩听了也蠢蠢欲动,九儿要吃凉拌了的椿芽,瑚图玲阿兴了个新法子, 要拿椿芽烫锅子。绣瑜和章佳氏忙指挥着宫女四处采摘椿芽, 所获却不多。
  “这可奇了怪了,你们十多个人出去,怎么才得了这么一点子。”章佳氏褪了手上的指甲套, 翻看着小簸箕里晒着的椿芽,不过三五斤的样子,叶片干枯卷曲微微泛黄,品相也不算上好。
  宫女屈膝回道:“今年春天日头毒, 天气干,风又大。椿芽发得少, 长出来的也老得快。娘娘们若要,不妨打发个人宫外寻去。”
  听她这么一说, 绣瑜终于反应过来哪里不对了,今年京城的天气倒跟后世的北京城挺像的,干燥多灰,出去一趟,头上肩上能落一层土。
  这样的天气不仅妨碍了皇帝狩猎的兴致,更影响了春耕的进展。不过半月功夫,连京师附近的县城里都陆续有两处农人争水,殴伤人命的案子报上来。
  康熙遂将“西山狩猎两日休闲游”,改为了“狩猎加巡视京畿农务四日公务旅行”,点了一众后妃儿女、宗亲大臣,定了三月十日出发。
  临行前,康熙到永和宫留宿,却见炕几下的针线篓子里放着几件怪模怪样的棉纱罩子,或简单或繁复地绣着各种花纹。正巧绣瑜端了椿芽面上来,他便拿起一件问道:“这是什么?帕子不像帕子,衣裳不像衣裳。”
  “都是给孩子们做的,两个格格是薄纱斗笠,阿哥们是口罩——像这样,两根绳子拴在耳后,可以兜住口鼻。”绣瑜拿了一个蒙在脸上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路上车马多,风沙大,好歹挡挡灰气。”
  康熙在篓子里挑挑拣拣,不赞同地皱眉:“两个格格也就罢了。阿哥们怎么能养得如此娇气?一点子风沙都受不住,难不成日后上战场拼杀的时候也把脸蒙住吗?不成体统。”
  “所以臣妾嘱咐了奴才们,只许他们在马车里戴,若有外人在场就提前摘下来。”绣瑜笑着从中捡出一个黑色云锦做面、绣着二龙抢珠图案、明显比其他几个大出一截的口罩,铺平了推到他面前,“皇上瞧瞧可好?”
  “嗯?”拿人手短,何况这口罩针脚细腻、配色深浅有致,明显是用了心的。康熙没料到自己也有,不满的话一下子哽在喉咙了,拿了那口罩在手,似笑非笑地逼问她:“只是让朕瞧瞧吗?那可不成。”完全是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
  绣瑜忍不住笑了,没好气地叹道:“哪能呢?臣妾是跪求万岁爷您,看在臣妾绣了整整两日的份上,收下这份又娇气、又难当大任、又不成体统的小小心意吧。”
  康熙不由大笑,后宫妃嫔众多,他一年收的荷包扇套不下数百。同样是求他收取佩戴的话,绣瑜说出来却丝毫不见谦卑可怜,只有亲密的调笑,趣味盎然。他故意得寸进尺地说:“你既如此恳切的份上,朕少不得给你这个面子了,梁九功。”
  康熙已经为春耕之事发了好几天的愁了,好容易见了笑颜。梁九功忙躬身上前,像借圣旨一眼,恭恭敬敬地接了那口罩捧在手上。
  康熙余光一瞥,突然伸手从篓子里拿了个素锦面子、杭细做里的纯色口罩出来。那活计看似不起眼,可对着光细细一瞧,素锦面子上的枫叶花纹隐隐反射着一层流动的银光,端的好看;边缘用细微的云纹锁边,丝毫不见裁剪的痕迹;杭细里子被喷上水,用烧热的铜斗细细地烫过,把料子上细微的毛刺都烫倒了、烫顺了,摸起来又软又滑,触手生凉。
  即便康熙对女工一窍不通,也知道这个口罩花费的功夫,只怕比刚才那个双龙抢珠的多出十倍不止,连他也有些吃味,不咸不淡地问:“又是给老四的?”
  时下人认为,大丈夫顶天立地,只有小人贼子才遮遮掩掩,藏头露尾。依着胤禛的性子,只怕宁可被风沙呛死都不会戴这玩意儿。只有费了功夫,特地做出来,叫他看见,才可能会戴那么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