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_分卷阅读_102

  看到顾青云出来,人群中起了一阵骚动,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这个看起来真是年轻啊,有二十了?”
  “看他的神态应该有了,正好二十出头吧。”
  “太年轻了,我儿子和他一样的岁数现在才是秀才,人家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这么点岁数就考上进士了呢?”
  “新科进士好俊,又高又好看!不知道成亲没?没的话我可以给他介绍几个好看的小娘子。”那大娘的声音让顾青云想故意忽视都不行。
  “算了吧,杨大娘,人家这是方家的外孙女婿,连孩子都有了,我还见过他抱着儿子在我摊子上买过臭豆腐。”有一名中年男子不以为然。
  “什么?新科进士还到你那里吃过臭豆腐?你的臭豆腐在哪里卖的?我去买给儿子吃!”
  ……
  没一会儿,人民群众的话题就歪楼了。
  顾青云应付完报喜的差役,又团团感谢贺喜的人群,还没松口气,第二批报喜人骑着马来了,等他们走后,第三批报喜人又来了,一堆人挤在一起,极为热闹。
  撒完一筐的铜板后,人群终于散去,只留下满地鞭炮残余物。
  这时方子茗家的小厮才跑过来道喜,双方都喜气洋洋的,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大家约定今晚在方宅好好吃一顿庆祝。
  顾青云却想起了刚才报喜人带来的消息,主要是殿试的考试时间。刚才那些人称呼自己为“进士”不算正确,他现在才是“贡士”。
  会试考中者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顾青云此时就是一名贡士,他要参加完殿试定下名次后才能称为进士。
  本朝的殿试名次排列分为三甲,一甲共有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四月二十一日开始,只考一天的时间,但顾青云并不担心落榜,毕竟会试既然已经过了,那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一名进士,最多是运气不好,或者碍了皇帝的眼被放在三甲,成为同进士。
  之所以不淘汰人是因为唐朝曾经有一次殿试淘汰了一名考生,这给了后世帝王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被淘汰的那个考生,叫做黄巢。所以从唐朝之后的殿试就没有淘汰过考生,除非你是真的不学无术,那个贡士是作弊得来的。
  顾青云觉得以自己现在的名次,加上发挥正常的话,如果真的被踢到三甲,那以后的官员生涯就不必想着什么升官了,前途暗淡是必然的。毕竟得罪了最大的领导,自己只能等他驾崩,看下一个皇帝还记不记得这笔账。
  不一会儿,这还没到散值的时间,方仁霄就提前回来了,一回来就捋着胡子望着顾青云笑。
  这是顾青云第二次见到方仁霄这么高兴,第一次是在小石头出生的时候。
  “好好好!”方仁霄使劲拍拍他的肩膀,声音洪亮,面色潮红,“没有丢老师的脸!今天在户部办公,可是让老夫好好出了一番风头。”
  顾青云只能咧嘴一笑了,今天他已经不知笑过多少次了。他只知道,过不久,他终于可以脱离每三年的科考,他的科举之路即将走到最后一站。
  “老师,大家都恭喜您‘一门两进士’吧?”顾青云笑道,“子茗和您都是进士,真是太厉害了!”
  顾青云是由衷地佩服方家的基因,两名进士一名举人,想起方家村普普通通的方家族人,方仁霄发达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人能考上秀才,否则只要有苗子可以造就,估计方仁霄都会帮助的。
  整个方族的精华都在他们家身上了。
  顾青云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好运,方家除了方子茗就没有其他杰出的后辈子弟,结果最后便宜自己,让自己得到方仁霄的全心教导。
  方仁霄听顾青云这么一说,笑而不语,但脸上自得的神情却出卖了他。
  “大家也恭喜老夫收了个好徒弟。”方仁霄最后拍着他的肩膀,叮嘱道,“还有几天就要殿试,你这几天不要出去参加什么聚会,好好待在家里读书,不要临门一脚了却出状况。”
  顾青云点点头,应了声:“我明白的,老师。”
  估计就是他想参加,也没有人陪他,考上的贡士们一般都会在家复习,特别是那些名次落后的人,更是想把名次提前,千万不要是同进士。
  虽说考试之前很多人都放言,即使考上同进士也好过落榜,可一旦真的考中贡士了,谁也不想落到三甲去,都想拼一拼。
  顾青云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你这次的名次出乎老夫的意料,看来你那篇策论得了主考官的青眼。当然,兴许还有其他缘故,但无论如何,现在名次已定,这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等殿试的时候,陛下只会看前十名的卷子,如果你正常发挥的话,很可能殿试还会是前十名,那时你的名字就可以进入陛下的眼里,对你以后的仕途有好处。”
  顾青云连连点头,虽然他觉得可能皇帝会讨厌他,毕竟观点不同嘛,但也许根本没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呢?反正无论如何,都得竭尽全力去考。
  方仁霄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一变,顿了顿,才说道:“罢了,你尽力就行,无论如何,只要有进士的身份,即使你以后不当官,也可以随便到全国任何一家书院教书,只要没有被陛下表现出明确的厌恶,什么府学、州学、县学都可以任由你选择,总能养活自己的。”而且陛下不会那么小心眼的。
  方仁霄只能这样想了,弟子他们这一科的贡士可能大部分都是和弟子一样了,陛下哪有这闲工夫关注他们?
  至于养活自己?一想到这个徒弟写话本的能力,方仁霄就觉得自己最后一句话是多余的。
  顾青云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当初我那样做题就想过了,陛下心胸开阔,肯定不会和我这样的人计较的,即使真的有万一,不做官我也不怕。”这时代,文人是很受优待的,不犯什么大罪,一个有进士功名的读书人是能活得比较滋润的,皇帝都不能随便杀。
  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安全感。没办法,在皇权的社会,对于他这个穿越而来的人来说,安全感真是太重要了!
  “你现在既然考中贡士,老夫这就让管家去隔壁询问黄家,看他们到底卖不卖?”方仁霄最后淡淡说了一句。
  他一说起这个就有一种失落感,自从知道外面在传青云的谣言后,他就意识到他们一家三口迟早要自己住的,不可能一直住在他们家。只有反过来自己住的是弟子的房子,才会成为美谈。
  可现在不是,虽说那些流言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久而久之,就容易抹黑一个人的名声。人活在世,一张脸面是很重要的。为了青云好,即使他真的不在意,他还是派人在附近找房子,力求能住近一点。
  再说了,青云的父母迟早有一天会上京的,毕竟青云家里只有他一个独子,总要一起住的,这就要求青云有自己的房子了。特别是青云考上进士后就更是如此,如果没考上在他家住多久都没问题,考上了最好有自己独立的房子。
  这些事情方仁霄早已经想得清清楚楚,只是想归想,每次只要一想到他们夫妻俩住着空落落的宅院,没有小石头的笑声,就觉得寂寞和难受,所以他们才想买房子离小石头近一点。
  迟买不如早买,本来还想着买两座院子,一家一座正好挨着——这是他们本来的想法,至于现在住在这座是卖是租还没想好,没想到这还没找到合适的,就听说隔壁的黄家黄大人致仕,准备迁回祖籍,还有出售他们房子的念头。
  黄家除了黄大人这个从五品致仕官员,后继无人,在京城住不舒服,这才想着要回祖籍。
  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前几天趁着青云去考试,就立马让管家去和对方谈,可黄大人犹犹豫豫的,在另一个买家和自己之间还没拿定注意。
  现在青云的成绩一出,相信黄大人肯定能很快拿定主意的。
  “好,如果黄大人肯卖给我的话,那咱们就能住近了,到时在中间的墙壁开一道门,就好像和现在一样,反正就多走几步路。”顾青云一听,很是高兴,这是他想过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两全其美。
  黄家的院子格局和方宅的差不多,只不过他们那里靠近大路边,总有马车经过,可能会吵点,但相比之下,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住熟悉的环境,还是买下来好。
  其实这个坊的另一头也有一户人家要出售房子,只是顾青云嫌离方宅太远,不合适,他们想要找的是那种连在一起的两座院子。当时他还想着实在不行的话,就去找个好一点的地方买两块地,自己盖。
  现在好了,听说黄家的消息,他们都高兴得很。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好不容易等到有人搬走,要等下一个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尤其还是在方宅的隔壁,位置正好合适。
  顾青云几人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好运气
  没过多久,顾三元就从外面买小报回来了。
  顾青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看,他其实早就想问其他人的名次了,只是大家都在对他的成绩反复提起,没说其他人的,他这才让顾三元出去买消息回来。
  对于会试这样的大事,京城很多人关注的,消息肯定出得很快。
  他摊开手中的华京小报,这小报和朝廷的邸报差不多,只是面向民间。顾青云觉得这就是报纸了,和后世的报纸很类似,上面说的是一些朝廷政策,还有一些官员或勋贵改头换面的八卦,不过圈内的人自然知道是在说谁,老百姓就看个热闹。
  京城有几份发行的小报,其中这份华京小报最为出名,上面的内容比较靠谱,据说后台很大,不过没人知道老板是谁。
  顾青云和谢长亭曾经是小报上的常客,谢长亭自不必说,顾青云就是因为“一枕黄粱”那个笔名了。在《出海冒险记》这篇话本最火热的时候,那些小报都在猜测一枕黄粱是谁,讨论得不亦乐乎。
  幸亏他的马甲捂得好好的,很幸运没有被扒出来,或者说是谢长亭的保护得力。
  顾青云迫不及待地寻找会试排名,果然,在最显眼的地方印有他们的名字和名次。
  他首先草草看了一遍,想知道自己熟悉的人的名次。
  谭子礼第四名,赵文轩榜上无名。
  看到谭子礼的名次,顾青云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只知道,现在还没有人能完成连中三元这一壮举,毕竟这里面的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第四名,顾青云叹了口气,不得不感叹苏州学子的厉害,谭子礼这么年轻,还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下能考出那么好的成绩,的确是名不虚传,有他自傲的本事。
  他继续看下去,除了他们的名次外,小报上还有寥寥几句话的点评,顾青云重点关注前十名的情况。
  会元,楚瑜,吏部左侍郎的嫡长孙,为人风流倜傥,天资不凡,三岁识字,六岁能作诗,乡试亚元,年二十五岁,是状元的人选。
  第二名,钟闵,山东书香世家出身,聪明好学,刚到京城没多久,具体情况不知,年三十五岁。
  第三名,孔繁忠,山东孔家旁支出身,低调聪颖,实力不凡,年三十一。
  第四名,谭子礼,苏州谭家出身,天资不凡,年二十一,是所有贡士中最年轻的,未婚。
  第五名,庞喜林,湘省谭州府农家子出身,少时家境贫穷,此人有过目不忘之能,拜大儒为师,年二十三岁,未婚。
  ……
  第八名,顾青云,越省临阳府农家子出身,少时家境贫穷,此人天赋极好,勤奋努力,目前是户部郎中方仁霄的外孙女婿,年二十三岁。
  ……
  顾青云看到二十名后面的就不看了,小报上只草草列了众人的一些特点出来,让他不由得仔细看了一遍。
  他突然发现一个特点,排在前面的人大都是二十到四十岁之间,那些五十多岁、将近六十岁的人很少录取,即使录取也是排在后面。
  这难道是进士年轻化吗?
  第92章 殿试
  不过想想也是, 录取年轻人的理由肯定有一大堆,自不必提, 当然是年轻好。
  看看名次排在他前面的人, 顾青云只觉得个个实力非凡,尤其是庞喜林,竟然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
  过目不忘?这技能用在背书上实在是太好了, 节省了很多时间,是天底下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不过这世上真的有过目不忘吗?难道随便看点东西都会一直不忘记?那他的脑袋会不会塞满很多不必要的信息,不会觉得很困扰妈?
  顾青云非常好奇,不过这世上应该没有绝对的过目不忘,应该是记忆力非常强, 然后遗忘的速度比别人慢一些罢了。但即便这样,有这个技能也足以让大多数人羡慕了。
  顾青云对这个庞喜林最为感兴趣, 两人的家乡临近, 又是同样的出身,应该能相处得来的。只可惜他在考前很少出去,错过了和他相识的机会,没有交集。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顾青云微微一笑, 对着一直站在他身后跟着看的顾三元说:“过两天的小报相信还会有有更详细的消息出来,你再帮我买一份回来。”今天为了赶时间, 这些消息比较粗糙, 几天后的消息肯定更为准确,连他们擅长什么、有什么出名事件都会报到出来。
  三年前的会试就是如此,顾青云当时也看了, 清楚这一套。
  顾三元响亮地应答一声,又问道:“叔,那你要什么时候才回乡祭祖啊?”
  “等考完殿试,知道在哪里任职就可以了,大约是六七月份,怎么?你想家了?”顾青云笑道。
  顾三元撇撇嘴:“我爹有啥好想的?我这不是高兴吗?不想我爹,我就想林溪村。”衣锦还乡啊,虽说他不是主角,但只要一想到到时回到村里,以前那些小伙伴看到自己羡慕妒忌恨的眼神,心里就一阵舒爽,几乎是迫不及待了。
  “这次回家你爹肯定说你要成亲的事了。”顾青云想到顾三元已经十八岁,的确该成亲。可现在去哪找合适的对象?家中的丫鬟是有的,方家有几个长得都不错、性情都不错的,可她们都是婢女,有卖身契,而顾三元是平民,良贱不婚是铁律,即使给婢女放了卖身契影响也不好,所以只能能娶平民。
  “哎呀,叔,你别说这个了,我都不急。”顾三元脸一红,忙开口道。
  顾青云微微一笑,就不再说他了。
  下午,陆陆续续送走来贺喜的人家,这时候方子茗夫妇终于来了。
  两人一见面都很是高兴,忍不住相视一笑,互道恭喜。
  夏氏去了后院,顾青云和方子茗来到书房。
  “我大伯呢?”方子茗选了一张椅子坐下,随口问道。
  “下午又去了户部。”
  “你说你怎么名次比我高那么多?来,咱俩对一下答案,我不服气。”方子茗对于顾青云排名在他前面有点纳闷,毕竟之前的考试都是他比较好。虽然会试说不准,主考官的心意更重要,但自从前朝改革科举考试后,有了分值比重,本朝又加入算学、律法等内容,这些的答案几乎是固定的,容易估算分数,比以前全凭考官心意好太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