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_分卷阅读_63

  因为小院子只有他一个人住,吃饭什么的都不怎么方便,他偶尔会去二叔二婶那里吃,但城内离码头还是有段距离的,吃一顿饭走那么远,他觉得浪费时间,自己煮的话,更花时间。
  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得非常快,每天四顿饭都不够他吃,不像以前,还可以去方家蹭饭。
  他去饭馆点餐,让人按时送到他的住所,可才吃了几天,就觉得不好吃,不合胃口。
  没办法,他只好向自己爹娘求助了。
  没想到顾大河和小陈氏一听就非常激动,二话不说,小陈氏就搬到县城来照顾他了,整天为他洗衣做饭,打扫院子,看起来还乐在其中。
  老陈氏本来也想来的,可她都这个年龄了,顾青云怎么可能让她劳动呢?只好一再婉拒,说了好多甜言蜜语才哄好她。
  小陈氏在县城适应得不错,偶尔有空了,还会到简家去串串门,主要是方氏怀孕,没人陪着说话,知道小陈氏来了,过一段时间就会邀请她上门。尤其还听说顾青云是早产儿,再看看他现在健康的样子,方氏非常动心,认为小陈氏育儿很有经验,就向她请教。
  对此,顾青云很是惊讶,没想到她们俩还有共同语言。
  正当他安静读书的时候,顾伯山给他送来了一个小孩。
  “大爷爷,你说让我收留他?”顾青云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小孩,低着头,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麻布衣,面黄肌瘦的,别说是十二岁,就说十岁都有人信。
  顾伯山叹了口气,轻声道:“三元,抬起头来。”
  小孩这才慢慢抬起头,一双眼睛充满了哀求、希冀和绝望,他的声音颤抖:“我能干很多活的,吃得不多,阿叔,让我留下来吧,我会好好听话的。”
  顾青云心里一惊,问道:“大爷爷,这是怎么回事?这不是三元吗?我记得他小时候身子很圆润,很活泼的,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四岁就开始读书,之后就很少和村里的小孩一起玩,最多是见面打声招呼,而且可能是因为他性格的缘故,其他小孩一见到他就跑开,很少有人和他说话聊天,不像他四岁前,还有小孩敢叫他“病秧子”。
  特别是他十岁考中童生后,村里的小孩基本就不敢靠近他,慢慢的,他也不大认得他们。所以他现在咋一看,还真的认不出顾三元,如果他不是自己的族人,没听到他的名字,顾青云不一定能记得他。
  “你久不在村里不知道,三元的娘六年前生病去世,三元他爹就娶了一个女人回来,那女人不贤惠……”顾伯山后来的话没有再说。
  顾青云已经了然。
  “虽说是同族的,但我们毕竟是外人,不了解他家的情况,每年祭祖的时候,我也没仔细瞧他,只看了几眼,见他都是好好的,还穿着新衣服,谁知道那女人暗地里欺负他呢。这次要不是三元跑来找我,我还不知道他受的罪。”
  “我照看弟弟,弟弟的时候,弟弟摔倒在地,我娘,她就说要卖了我,我害怕,就找族长了。”顾三元结结巴巴地把话说完。
  “还不算太蠢,知道找对人。”顾青云看了他一眼,心里已经愿意了。
  这就是同族之间的牵扯了,能帮一把是一把。
  “三元性子老实,先跟在你身边做个跑腿的,不用给他钱,给他吃饱饭就行,等他十六岁,也该能养活自己了。”顾伯山可不会找一个惹事精过来,要知道栓子可是他们全族的希望,只是他想到别的秀才都有个书童在身边伺候,自家的没有怎么行?
  主要是三元的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让他一下子就想到栓子这里。
  顾青云点头同意,按照辈分,他比三元大一辈,使唤他跑腿是可以的。别的不说,跟在他身边,肯定是能吃饱饭的。等三元长大一点,就按照他的意愿,给他一笔钱,或者介绍他到哪里做活,这一点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小陈氏回来知道这事后,也没有反对:“这娃儿性子不错,我和他娘还有点交情哩,就让他先留在咱们家吧。”之前不管,是当事人没有提出来,又是别人的家事,不好管,现在既然提出了,当然可以帮忙。
  三元家里肯定是没有意见的。
  才几百人的村子,其实很多事情都瞒不了这些家庭主妇。
  就这样,顾青云身边多出了一名族中的侄子顾三元,基本上就是帮忙跑个腿什么的,不过他非常勤快,洗衣做饭都会。
  小陈氏不知道想到什么,就认认真真教他怎么把汤煲好,怎么把菜做好,要适合顾青云的口味。
  顾青云有空就教他认字,因为要带出去的,所以还要教他一些礼仪。
  他不得不承认,有人帮忙跑腿真是太方便了。像以前,他想找何谦竹定下个时间一起去酒楼吃饭,都得亲自跑一趟,或者他有时候送东西给简家,自己跑一趟也不像话,有些麻烦,老是要进门去请安,小题大做。
  现在好了,有了顾三元,他读书的时间就多了一点,很多琐事都不用自己做。
  特别是他写话本的时候,还有人帮忙磨墨,节省了他不少力气和时间。
  如今他的《李林修仙记》已经接近尾声,写完这五万字,顾青云就打算暂时不写,等过了乡试再说。
  为此何林虽然很遗憾,但也能理解。他只是可惜,这么赚钱的一本书竟然就这么快完结了。
  顾青云觉得是该完结的时候了,他都已经写了两年,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他的跟风之作。
  据何林说,他“一枕黄粱”的笔名已经有一批簇拥了,现在只要他开新话本,肯定有一大帮人掏钱买。
  这让顾青云很高兴,看来写话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
  时间过得很快,顾青云每隔两天写一篇策论、一首诗去给简志远修改,他给自己讲解后,再出题给自己做,反反复复的,不知不觉,等简家小儿满三个月的时候,时间就到了八月,该启程去郡城了。
  八月份,顾青云认识的人很多都要参加科考,何谦竹、赵文轩和他去参加乡试,顾青明、赵玉堂、何智去参加院试。
  顾青亮这次县试通过,府试没通过,他只能跟着顾青明去临近的府城照顾他了。
  至于顾青云,这次就由他爹和顾三元一起跟着去,主要是家里人不放心顾三元,他还太小了,到时还不知道谁照顾谁呢。
  这次到了郡城,他们先去找赵文轩,他从京城国子监回来就在郡城住了,已经租好房子,还事先写信告诉过他们地址,这就免去了他们住客栈的不便。
  时隔一年,再次见到赵文轩,顾青云都快不敢认了。
  大家相互行礼后,其他人进屋去收拾东西,就只剩下他们三人在天井里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
  “文轩师兄,一年不见,你变了好多!”顾青云使劲地拍拍他的肩膀。
  “那是变好还是变坏?”赵文轩微笑道,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来。
  顾青云仔细打量他,如果之前的赵文轩是文弱中带着阴沉,那现在的他是文弱中带着深沉,总感觉一下子成熟几岁。
  何谦竹似乎也有同样的感觉。
  “当然是变好了。”两人异口同声。
  赵文轩扯扯嘴角。
  三人在堂屋坐下,开始聊国子监的事。
  说到国子监,赵文轩微微皱了皱眉,说:“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我现在还不能理清,我的层次太低了,只能当跑腿的。在那里,要想安下心来读书比较难,刚开始的时候花钱如流水,现在才好一点。算了,不说这个了,说说你们吧。”
  顾青云和何谦竹对视了一眼,知道他不想说,也不想逼他,反正背井离乡的,肯定有困难,过得不容易,但见他现在精神状态还好,顾青云两人就稍微放下心来。
  一年没见,顾青云二人都和赵文轩有好多话题要聊,各自说了自己的情况。
  顾青云已经定亲。
  赵文轩现在还没有孩子。
  何谦竹念叨他的大胖儿子。
  叙旧过后,时间紧急,大家又进入了复习状态。
  八月初九,他们再一次进入贡院。
  这次顾青云在看到自己的号房的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在一排号房的中间,离水缸这边比较近,不是臭号。
  说实在的,去年的那次乡试实在是让他印象深刻,弄得他现在都有点洁癖了,手总是洗了又洗,洗澡的时候恨不得能搓下一层皮来。
  这次照样要在里面呆九天,顾青云装备齐全,又不是在臭号这里,心态极好。
  第一场开始,试卷一下发,顾青云快速扫了一遍题目,心总算是回到肚子了。
  第61章 名次
  第一场竟然没有诗赋!没有诗赋!顾青云吓了一跳, 看着这些经义题和算学题,两者分数比重七三开, 这让他很是惊喜。
  看第一道, 是四书里的经义题。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这道题出得中规中矩,看似非常普通,来自《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赞尧的片段。
  顾青云想了想,这是孔子称赞尧的话语,是对尧功绩的赞美。结合现在的恩科, 他微微一笑,知道该如何答题了。
  答题时先务必要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 指出尧为百姓干了哪些事, 用了哪些贤人,然后表扬本朝陛下的英明神武,顺便表表忠心,说自己今后一定要励志辅佐当今陛下为人民做番大事业等等。
  顾青云灵感如泉涌, 洋洋洒洒间就写了几百字,只是检查的时候, 忽然觉得自己写得是不是太谄媚了?要不要改得含蓄点?
  他眼睛看了下对面, 发现大家都在认真答题。
  微微一皱眉,他想起了方仁霄和自己说过的话,当时他们刚刚听到先皇驾崩的消息。
  “老师, 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现在几岁了?”说来郁闷,他连当今最高国家领导人的具体年龄都不知道。不过等现在的新皇帝过一次万寿节后,以后全天下的官员都会记住他的岁数和生辰的。
  “陛下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方仁霄顿了顿,继续说,“作为原配长子,能在这个太后的手下活得长久,当了足足二十二年的太子,还能顺利继位,你说他能是一个简单的人吗?”
  顾青云默然,现在这个景太后可是先皇得天下后娶的世家女,在前朝家世就不凡,他们家族眼光精准,把宝压在先皇身上,还押对了,为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回报。当时先皇的原配刚刚登上后位不久就因病去世,景太后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继后。
  景太后还生下一子,就是现在的晋王,刚刚满二十岁,而新皇已四十岁。
  “新皇能在诸王的夹攻下保住太子的位置,还能顺利登基。”方仁霄说到这里就拍拍顾青云的肩膀,“他从小到大是在战场上长大的,为人有勇有谋,能隐忍,以后咱们做官,就老老实实做,不要想着搞小动作。”
  顾青云一听,对这个皇帝佩服得很,须知多少太子都在成功登基前被人干掉,一个二十几年的活靶子竟然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实在是令人佩服和恐惧!
  嗯,这次自己能多一次机会,还是托新皇的福。顾青云想了想,还是没有改,就当是拍拍新皇的龙屁吧,反正自己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才干,做不了那种恃才傲物的天才,咱还是老老实实做普通人吧。
  想到这里,顾青云就放下第一道题,开始看第二道。
  这次的题目出得很符合他的胃口,不知道是他的学识大涨,还是出的题目真的容易,反正顾青云在第二天下午就把全部的题目都做完,速度比去年快多了。
  接下来就是睡觉、做饭,养精蓄锐。
  第二场考试是策论和诗赋,诗赋只有一首,顾青云觉得不是很难,能写得出来。
  策论就需要费点心思了。
  第一道策论题的大致意思是问现在县学、州(州比府小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地方是没有的)学、府学的秀才管理是不是太宽松了,要不要加强对秀才的管理?
  顾青云一看到这道题,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精神就更加集中。他的观点当然是现在的管理方式非常好,非常妙,符合实际。
  想想把他们这帮秀才当做前世高三生一样管理,顾青云就觉得不靠谱,都宽松了那么久才想着严格起来,这怎么可能?他们又不是兵丁,而且秀才的年龄参差不齐,人家家里都有老婆孩子,还想让人家住宿不成?那国家的繁衍大计谁来完成?
  如果刚开国的时候就严格管理,那当然可以实行,但现在都开国那么久了,县学等地方又没出现过什么乱子,而且县学的老师都不够多,把大家拘在一起有什么用?还不如让大家回家各找各妈。
  也不知道主考官怎么想的,竟然出这道题目,难不成还真有朝廷的大员提出这个问题不成?这次自己一定要考上举人,否则万一朝廷脑抽了,像他前世看过的明朝那样,管得那么严格,自己就抓瞎了。
  写完后,顾青云颇为满意,想了想,赶紧再填上一些典故和经典话语,好好润色一番,这才把它誊抄到试卷上。
  做完这几道策论后,顾青云发现,这些考题内容多涉及到如今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内容,都是十分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而且还要他们这些考生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非常务实。
  对此顾青云心里颇为高兴,貌似这对自己是有利的,尤其是涉及到基层方面,更是他的优势之处。
  像这道要不要继续和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开放互市的策论题,顾青云的观点当然是肯定的。他还列举了互市开放后,他们林山县牛马羊的增加情况,价格从一开始的有价无市到现在每头牛和驴的具体价格,而且有了牛等耕田工具后,他们每亩水稻投入的人力减少多少,这些解放出来的人力又可以去打零活,增加家庭总收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