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帝王_分卷阅读_199
李从璟走到厅中正位上坐下,问恭敬站在面前的大同军小校,“各方汇总上来的战况如何?”
大同军小校挺着胸膛,道:“张将军已经将四面城门都控制在手里,守城契丹蛮子,除却投降的,悉数被歼。城中主干道、官衙,也都由我军将士控制。眼下,城中再无一个契丹蛮子还在反抗,没死没逃的,俱都成了战俘、尸体。”
李从璟点点头。昨夜他在城西军营,将营中的契丹军击溃后,城中就再无可以有效反抗大同军的力量。那些原本驻守在城门等关键位置的契丹蛮子,除却逃离此地的,确如这位大同军小校所言,都成了战俘、尸体。
近卫处的锐士们,在圆满完成昨日的任务后,此时都回到了李从璟身边,警卫在厅内外、府内外,第五随在李从璟身侧,此时就站在他身旁,刘细细则在厅外府中布置岗哨。
李从璟对这位大同军小校道:“传令下去,官衙、府库中的财物、粮食,众将士只管取,但是城中百姓之物,不得动一分一毫,违令者斩!”
这位小校没有二话,恭敬应是。
“大军饱餐,分批轮值,在胜州好生歇息一日夜!”李从璟最后道。
小校将李从璟的军令悉数记下,然后走出军府,将他的命令下达到大同军每位将士手中。
胜州城,大同军,在李从璟的指令下,有条不紊的运行。
胜州,这座被契丹花费大力气攻下的城池,在耶律阿保机手中还未捂热,便经由李从璟之手,再次回归大唐版图!
第314章 既复故土不忍弃,亡羊补牢候乳虎(下)
攻克胜州当天,大同军将士近乎是狂欢、大吃一整日,在日暮时分,除却当值军士,其余皆因连日来的疲倦沉沉睡去。
一夜无话,翌日上午,当张大千、陈力等大同军将校,联袂来见李从璟时,他们看到李从璟手中正拿着一个小册子,和王朴在细细说着什么。
见到大同军诸将,李从璟示意他们落座,然后举起手中的小册子,笑道:“这是抚民安城之策,诸位将军且先看看,若是没有异议,便交下去布置执行。”
抚民安城这类文事,张大千等军中武夫素来不甚关注,在他们看来这里面也无太多可说的,大军克城后不抢掠,便是最大的抚民安城之举,至于之后再如何,那就不是他们关心的了——还能如何?大家伙儿该如何过日子的,继续如何过日子便是。
是以张大千接过小册子之后,随意看了一眼,便笑着对李从璟道:“如何抚民安城,李将军拿主意便是,我等都无异议。”
李从璟没有让张大千蒙混过去的想法,他正色道:“这其中的措施,其它的诸位将军可以不看,但有两条,诸位将军却必须一知一行。其一,重新委任胜州官吏,使之暂行民政之事,这是诸位都必须知晓的;其二,募兵,这却是需要诸位去做的了。”
“委任官吏?”
“募兵?!”
张大千、陈力等人面面相觑,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惑之色,张大千放下册子,清了清嗓子,有些踌躇,但还是试探着说道:“李将军,胜州是敌后之城,我大军攻下此城,只图其粮食、军械、伤药等补给,不日便将撤离此地,东去耶律敌烈背后,支援桑亁关。此时委任胜州官吏,且不言我等是否有此权力,便是委任了,一旦我等离去,契丹蛮子再攻……这委任了怕也是白费力气。”
李从璟挥手打断张大千的话,认真地对他说道:“胜州,我等可以离开,但城池,必不能再落入契丹之手!”
众将皆惊诧不已,陈力轻声说道:“李将军,一旦我等离开此地,此城便无军驻守,恐怕难保其周全呐。”
此间干系李从璟和王朴自然早看得透彻,他俩之前已有过讨论,李从璟道:“这便关系到第二件事,募兵。募兵,一来为补充进大同军,弥补之前数战的伤亡,充实大同军现有战力,以备我等支援桑亁关;二来,便是为组建胜州镇军,守住胜州城。”
“这……”张大千等人一时不知改作何言。在他们看来,李从璟有此想法那是不错,但要施行起来未免有些不太现实。首先,大同军时间不多,如今耶律敌烈正在猛攻桑亁关,桑亁关能支撑十天半个月,那已是极限,大同军需得立即赶过去支援,这就使得众人没有时间去招募新卒,更无时间去训练新卒;其二,契丹军队战斗力毕竟强悍,虽然攻城方面仍旧是短板,但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以骑兵来回肆虐获取战果的蛮族,要塑造一支能守住胜州城的军队,难度太大。
李从璟站起身,环视大同军诸将一眼,将众人的神色都收在眼底,他肃然道:“本帅知晓诸位将军心中所虑,要在胜州建立一支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镇军,的确需要时间,难度也颇大,而且胜州不属大同节度,于此地耗费如此精神,是否值得,也是诸位将军所犹豫的地方。然而,胜州固为我大唐领土,前不久为契丹窃据,今为我等好不容易克复,要再将其拱手让人,于情于理皆不通!”
李从璟走出案桌,来到厅中,又走到厅门,视线越过院墙看向远天,“丰、胜二州,本我大唐领土,丰、胜百姓,本我大唐子民,同宗同源,岂忍弃之受蛮夷侵辱?且不言丰、胜二州土地膏腴,素产良马,仅说据有丰、胜,进可兵指草原,驰援鞑靼等草原诸部,退可据守长城,将契丹蛮子拒于关外,卫我中原,这便不能舍其不顾。”
他回过头,重新看向大同军诸将,“今诸位不欲行此事者,是因担忧桑亁关,迫不及待想要东援秦将军,此诚眼下之急务,然此两者,并非就不能兼顾。”
张大千稍稍振奋精神,“如何兼顾?”
“主力驰援桑亁关,留下一个指挥的将士,训练新卒,协助城防!”李从璟道。
陈力稍有疑虑,“可我等兵力不过四千,尽数东援,要败耶律敌烈都有不足,再留下一个指挥的将士,此番东归桑亁关,要退耶律敌烈,着实力有不逮。”
李从璟早有打算,他道:“募兵所得之新卒,可率先补充进大同军,和主力一同东归,此举可保证大军人数不少于当初。”
“这,新卒战力……”
“无妨。”李从璟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东归战法,本帅已有谋划,新卒足以胜任。”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更加深远,“况且,此番要败耶律敌烈,并非仅靠大同军。”
张大千等闻言,俱都不明所以,“并非仅靠大同军,那还能靠谁?”
李从璟负手道:“天将雄狮。”
……
军议半日,最后的结果,是李从璟最初的倡议顺利通过。
支援桑亁关刻不容缓,毕竟桑亁关能在耶律敌烈面前支撑多久,众人谁都不敢言有确切推算,因此便片刻都不能耽搁。不过桑亁关到底有秦仕得亲自镇守,想来不至于短短几日便被耶律敌烈顺利攻下。
当日,李从璟令大同军在胜州做出征准备,此番援助桑亁关,必要辎重必须要准备周全,大同军将士手中损坏的军械,也要及时替换补充。除此之外,李从璟用当日在平州重新组建民政官吏班子的办法,临时委任了一帮汉人官吏,打理胜州的民政事务,王朴作为李从璟带在身旁唯一的文士,加入到了文官班子中。
其次就是募兵。要在胜州募兵并不难,虽因地处边地,城中汉夷杂居,但汉人仍旧是占了主力部分,胜州又固为唐朝领土,招募本地儿郎保家卫国,胜州城中又不太缺财物银钱,是以这件事也进行的很顺利。
第二日,李从璟留下一个指挥的大同军将士守城,继续招募新卒,并加以训练,他自己则带着一日间招募的八百新卒,和大同军主力,浩浩荡荡出城,开赴东线,去驰援桑亁关。
王朴暂时留在胜州,他主民政事,大同军中留下来主持守城、募兵、练兵事宜的将领,则是步军将领陈力,两人一文一武,坐镇胜州。
胜州虽是新复,但李从璟并不担心有大批契丹军会立即赶来攻打,因为此地契丹最高军事统帅是耶律敌烈,他掌握着此地的契丹军权,而他本人,现在正在桑亁关下与秦仕得鏖战,暂时是无暇顾及胜州的。
李从璟守着胜州不放,固然是因没有将祖宗疆土拱手让人的道理,又因其位置重要,和云州可连成一片,但最重要的一点,李从璟却未跟张大千等大同军将领明说。
胜州,李从璟此行取得的桥头堡,将作为一个支点,撑起他此番西行的大局。
……
桑亁关。
秦仕得站立在城头,俯瞰关前军阵森严的契丹大军,面容肃穆。
在他身旁,站立着他的心腹将领秦林,那是一位颇为年轻,但已经经历过无数次杀伐的军中宿将。
望着旌旗如林的契丹军阵,秦林脸上挂着浓浓的担忧之色,他对秦仕得说道:“军帅,依照耶律敌烈连日来的猛攻手段,桑亁关守不了多久了。”契丹军队的数量十倍于桑亁关守军,他们轮换上阵,昼夜猛攻不停,给桑亁关守军造成了莫大伤亡,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要非桑亁关是雄关,可供契丹军攻击的接触面小,契丹大军施展不开,恐怕此时这座边关已在契丹军手中了。
秦仕得的视线停留在关外契丹军阵上不动,他的神色依旧刚毅,历经大半生戎马的身姿,虽然才受过重创,但依旧坚如磐石,但他的眼眸中,同样有些忧虑之色,“耶律敌烈骤然出现在此,横军在关前,切断了我大同军的归路,也不知李从璟和我大同军众将士现在如何了。他们身在野外,没有可供坚守的城池,又缺乏补给,甚至连军粮都没有,面对数倍于己的蛮贼,处境比我们要艰难得多啊!”
秦林虽然同样担忧那四千余同袍,甚至他心中对他们的前途有浓烈的悲观情绪,但此时此刻,他却宽慰秦仕得道:“契丹蛮子至今都没有放出击败他们的消息,想来他们至少暂时是安全的,要不然,契丹早就会在关前耀武扬威,借此打击我守军的士气了。”说完,沉默了一下,又补充道:“那李从璟素有威名,无论是之前与梁军对战,还是北上后抗击契丹蛮子,战绩都不俗,不是浪得虚名之辈,有他在,大军或可有机会走出困境。”
此言让秦仕得眼中升起几丝希望,他叹息道:“但愿如此罢!”
……
契丹军阵中,耶律敌烈得知了胜州被攻破的消息。
耶律敌烈坐在军帐中,默然不发一言,而那个前来报信的军士,此时已经尸首分离。
“耶律博纳到了何处?”良久之后,耶律敌烈开口问身边的军使。
军使额头上冷汗涔涔,生怕说错了话,惹怒已经气到极点的耶律敌烈,小心翼翼道:“今早的军报,二王子到了黄河岸边,正欲渡河而过,继续追击大同军。”
耶律敌烈漠然开口,“传令让他滚回来,近万人追丢了四千人,他还过河作甚,难道把自己当作肥肉,送到李从璟嘴边?”
军使不敢接话。
“李从璟不是你们可以对付的,之前是本王低估了他。”耶律敌烈站起身,“传令,大军继续猛攻桑亁关。待本王拿下桑亁关,再去好生会会这只唐朝乳虎!”
第315章 铁甲阵前横杀敌,天将雄师出关急(一)
李从璟率领大同军离开胜州时,军威严整,声势赫赫,五千人的队伍甲胄整齐,随在军中的辎重粮草等物堆积如山,排在一起长龙也似,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了。经过两日修整的大同军,人人吃饱喝足睡够,精神奕奕,满眼都是斗志,这幅景象与他们初至胜州时的模样,简直是天壤之别。
李从璟自知,其部攻克胜州之举,想必已为耶律敌烈所知晓,但耶律敌烈不一定能料到他们敢放弃胜州城,东行找他的麻烦。所以在出城之后,李从璟命令大同军全速行军,务求以迅雷之势,完成此次东援行军,不被契丹军挡在路上。
“李将军,我等此番援助桑亁关,这仗怎么打?”行军路上,张大千开口询问。
李从璟道:“今次之战,我等现于耶律敌烈背后,主动权尽在我手,这仗,自然是用最省力最简单而又能取得最实际效果的打法来打。”
“敢问李将军,何为最简单省力,而又能取得最实际效果的战法?”张大千接着问。
李从璟马鞭指向前方,道:“能保住桑亁关,就是最实际的效果。此地我主而耶律敌烈是客,其客场作战,又是以阴谋支撑战争,求得是隐蔽接近、以速破关,所以他此番无法带太多大军来,而一旦耶律敌烈腹背受敌,不能将快速取得战果的意图变成现实,他就失去了此次征战的目标,只能引军而退。”
张大千很是赞同,这的确是事实,被李从璟这么一说明,他们此战的战略目的,就不用去强行击败耶律敌烈大军,而是只要牵制住耶律敌烈大军即可。毕竟耶律敌烈所部军力占据优势,战力亦是精锐级别,反观大同军,几日来历经阻击战与袭城战,虽都取得大胜,但损失也不小,补充进来的八百新卒,只不过是编了卒伍而已,由大同军老卒为其各级将官,约束规范其行动。让他们摇旗呐喊、以壮声威尚可,但要他们冲阵杀敌,除却顺风仗,都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桑亁关的守军,经过连日苦战,能保得边关不失想必已是精疲力竭,此时能稳守桑亁关已经殊为不易,再要他们以区区数百人之数出关击敌,极有可能被契丹大军抓到破绽。所以,如果选择前者,这仗并不好打。
说完这些,李从璟最后总结道:“故此,我等只需列阵契丹军阵后,彼进我击,彼退我守,以为威慑即可。此战,不在败敌,而在疲敌,在拖延时间。”
张大千等领会李从璟的意思后,对他此举都持认可态度,张大千更是畅快地笑道:“此前都是蛮子跟在我等屁股后面,追击我等,让我等一刻也不得停歇,拼了命的追牛赶马,痛苦至极。而今,我等终于消停下来,再不用担忧时间紧迫,大可悠哉悠哉拖延时间,倒是件惬意的事。眼下换了耶律敌烈那老贼火烧屁股,去受这份苦,想一想实在是痛快!”
诸将闻言,俱都哈哈大笑起来,显然是都从这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转换获中得了不小的快意。作为这个转换的缔造者,李从璟亦是感到爽快的,甚至快意比诸将还要大些,不过经年以来他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是以表面上看去没有任何反应。大同军将士见此,还以为李从璟是看不上这点小事,不屑因之而有喜悦,遂觉李从璟果然跟他们不一样,心中不禁感叹,李将军非常人也,如此年轻便这般沉稳内敛,假以时日,必定成就一番常人所不能及的大功业!
从胜州而至桑亁关,不到两百里的距离,李从璟率领大同军,用了不到三日的时间便走完,在众人的视野里再度出现契丹大军,出现桑亁关的时候,无论是李从璟还是其他大同军将士,莫不感到一阵血脉喷张。
他们是雄师,他们在数倍之敌的围困中,百里奔战,将以速度称雄的契丹精骑远远甩在身后,面对涛涛黄河,面对深入敌境的孤立无援,他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在耶律敌烈眼皮子底下夺下了刚刚被他亲自攻克的胜州城!如今,这四千大同军,在经过数日转战,在强敌环饲的境遇中,一战击溃契丹引以为傲、在草原上所向披靡的精骑,二战不费吹灰之力袭击夺得胜州城,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们骄傲的挺起胸膛,迈步踏入这块战场,向身前的敌军和友军宣告,他们,回来了!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将士出现在契丹军阵后的时候,契丹军正在耶律敌烈的亲自督战下,向桑亁关猛烈进攻。在契丹大军注意到出现在视野中的大同军以前,李从璟就通过斥候知道了战场的形势,所以当耶律敌烈得知身后已然出现可一支军队,并且对方就是大同军时,李从璟已经率领大军对契丹军阵展开了冲锋。
耶律敌烈在得知大同军攻克胜州后,立即调回了其子耶律博纳,同时也派遣了大量的游骑,严密监视胜州城中的大同军动静。是以这回李从璟领军回援桑亁关,耶律敌烈早先就已知晓。
耶律敌烈收回了望向桑亁关的目光,转而望向西边。
耶律敌烈谋取桑亁关的谋划和布局,走的是阴谋算计的路子,虽然其中也有阳谋为辅助,但本质和主体却是阴谋无疑。但凡阴谋,就有破绽,再高明的阴谋,也有可以将其打破的可能。
但李从璟不同,他此番回援桑亁关,以大军直来直往,以堂堂之阵、堂堂之法与耶律敌烈对垒,走得完全是阳谋的路子。这个阳谋里面,有技巧,有布局,但它的每一部分都堂堂正正,因此它没有破绽。没有破绽,就不会被对手抓住一点,从而将其全盘击溃。要胜没有破绽的正道阳谋,唯一的方法,就是以绝对的力量,迎面将之击败。
耶律敌烈能否以绝对优势,正面将李从璟和大同军击溃?这不好说。然而,就如何对付李从璟,耶律敌烈心中却是有计策的。
加上新近回军的耶律博纳,在桑亁关外列阵的契丹大军超过了万五千人,这还是应天军之前在李从璟手里连败了两场,损失了一些人马的缘故。这两战,一是马军被李从璟当头棒喝般击溃,接着又驱赶溃败的马军,冲击前来支援的后续大军,造成全军性的混乱,让应天军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如若不然,此时契丹的军阵还能再大些。
这么多的契丹军队,列阵在桑亁关外,仅是阵势就足够吓死人,但为何面对只有区区千人驻守的桑亁关,耶律敌烈却久攻不下?这里面确有秦仕得不惜重伤之身体,亲自坐镇指挥,激励全军将士的原因,加之桑亁关守军将士俱都奋力死战,但最重要的,还是桑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留给外敌攻城的接触面太小。
这就使得,契丹虽空有万五大军,但真正在与唐军作战的,其实不过几百人而已,而其中能与桑亁关守军短兵相接的,就更少了。也唯此,秦仕得才能守住边关,要不然他早就殉了国。
人满一千,无际无边,人过一万,接地连天。李从璟率领大同军将士出现在桑亁关前时,入眼尽是密密麻麻的契丹军士人墙,真个如同浩瀚森林,别说眼观全局,一旦融入人群中,连方向都无法辨别。
而大同军,即便是面对如此人城,也一头扎了进去。
耶律敌烈高高伫立在望楼上,微微颔首,冷冷看着军阵后面卷起阵阵尘土奔近的大同军将士,对方毫无畏惧、一往无前的军阵落在耶律敌烈眼里,让他眸底涌起缕缕冰冷的杀气,他眼中的漠然,使他看对方就像看死人一样。
如今的契丹,因有南北院之制,汉人文官文士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与中原一样,契丹贵族、大将,也盛行养士,蓄养门客,作为他们自己的爪牙,为他们私人服务。耶律敌烈身为北院大王,位高权重,他麾下亦有门客无数,此时跟在他身旁的,就是他的谋主,韩仲锡。
韩仲锡一副标准的汉人文士装扮,长衫方巾,蓄有大夫须,一派儒雅之相。
淡漠看着李从璟带领大同军奔近,韩仲锡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浅浅笑容,向耶律敌烈微微拱手,道:“恭喜大王,李从璟已入您瓮中,离死不远矣!”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耶律敌烈却有意谦逊起来,他语气淡然,但却信心十足,“大同军距离死地,尚有一步之遥,现在就高兴,为时过早了些。”
韩仲锡丝毫不为所动,很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收起羽扇,认真地说道:“此番大王用计将秦仕得、大同军骗出长城,后有亲自领军东征,攻打桑亁关,谋划布局天衣无缝,本是一举功成之举,却被李从璟这小儿莫名其妙的撞破。李从璟固可恨也,然则其可恨之处未止于此,前日他领大同军残兵向西南而退,又在瞬息之间攻下胜州,这才是最让我大军忌惮之处。有李从璟在胜州,何以于如芒在背?若使李从璟自胜州出军至此,拥五千精锐,居于阵后,虎视眈眈,则进可袭击我军于阵后,令我等无法安心扣关,退可鼓舞桑亁关守军士气,以为援引。李从璟若果真如此行事,我等情势危矣。”
韩仲锡摇头晃脑,却是越说越起劲,他继续道:“攻克桑亁关,此我等此行之根本,奈何扣关数日,虽进展不小,但雄关仍在唐军手中,我等莫可奈何,眼看此关不可下,而李从璟在后,摆在我军面前的,就只剩下退军一条路。然而,李从璟小儿到底年轻心性,至此地,不布阵据守,眼见我攻关甚急,便欲来探我军阵虚实,殊不知为将李从璟这只乳虎屠宰,大王早已有了谋划。李从璟不接阵尚好,一旦他接阵,必陷入大网布置好的陷阱中,只有死地,没有生机!”
“而一旦李从璟死,大同军败,秦仕得还能支撑几日?桑亁关,旦夕可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