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_分卷阅读_304

  其次,河东已失,幽云之地是大辽进入中原的唯一前哨,一旦丢失幽州,攻守易势,造成极为长远的影响。草原将失去对中原的主动优势,极易处于下风。
  还有一些理由,有的契丹贵族过于自大不愿意承认,但有识之士都接受了;否则大辽不会任用汉官改变官制,上京也不会有南城专门给汉儿居住。中原在典章制度、工匠技艺等诸多地方,超过各族;我们具有幽州,不仅能用幽州汉儿,也打开了与中原更容易的来往,方便大辽学中原的长处。”
  萧思温回顾左右,武将们的脸色有点茫然。他也不以为意,在这世上,真正有见识智慧的人并非随处可见!
  但他坚信自己的见识,当下又斩钉截铁道:“但凡有公心者,都应该认可,幽州极其要紧!值得举国之力保有!”
  阿不底一脸崇敬地看着他,又抱怨道:“大王一心为国操心,别人倒不一定感激您哩。”
  萧思温盯着阿不底的脸,正色道:“咱们是契丹人、是大辽的贵族,此事事关国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萧思温不仅想的是辽国的前程,也想着自己的前程……人哪能不为自己考虑?但有些事儿能拿到桌面上光面正大地说,比如为国家忧虑;有些事儿却不能说出来,只能在自己想。
  他首先想到的是辽国皇帝耶律璟对自己的威胁。萧思温和耶律璟是有客观矛盾的,这也是耶律璟经常派人观察他的原因。皇帝不敢随便动他,而且矛盾也还没激化。不过,萧思温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南院大王,是幽云地区的最高负责人,如果真的丢了幽云十六州;耶律璟肯定会趁机名正言顺地除掉自己!
  萧思温和耶律璟的根本矛盾,是上辈人的阵营问题,是派系。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义宗(未实际登基,追谥皇帝)和次子辽太宗、两大派系之间的积怨,是辽国今天派系和乱局的根源。
  萧思温属于萧氏,萧氏不是辽国皇族,却是辽国最重要的贵族姓氏。它是辽国皇族指定的联姻家族,且是辽国的宰相的门庭;上京北院的历任宰相都姓萧。
  萧氏和耶律家主要是联盟关系,萧氏本身与耶律家的派系矛盾关系不大。但具体到人就难免牵扯其中,萧思温就因此脱不了干系。
  他的叔父曾在太祖时期任辽国宰相,便是辽太祖的长子辽义宗那一边的……后来太宗的子孙和义宗的子孙反复争夺大权,萧思温陷于其中;到了现在,坐皇位的耶律璟是辽太宗的长子,萧思温的派系立场(义宗系)显然就要受到质疑。
  萧思温为了表明立场,缓和矛盾,把长女萧胡辇嫁给当今皇帝的弟弟太平王;又以不参与耶律家权力斗争的姿态,继而将次女嫁给了耶律贤(义宗的孙子)的弟弟赵王,以作为平衡……但此举加剧了当今皇帝对他的提放心。
  他手里还有一个女儿没嫁,还没成人。她叫萧绰,小字燕燕。
  萧思温心里有数,两边押宝后,以联姻稳固地位,但没有让矛盾激化……可是一旦发生大事,以耶律璟的多疑和暴戾,自己也会十分危险。
  他沉思良久,拿手在下巴摩挲了一阵,“唉”地叹息了一声。
  ……
  捷报已经快马传到东京,东京世面没有太大的庆贺活动,因为皇帝还在前线。不过朝廷里恭贺的奏章、官府里兴致勃勃地议论,是胜利带来的改变。还有市井间也在流传,毕竟晋阳离东京不远,而且是多年来一直对东京造成巨大威胁的出名地方,百姓们也很关心这事儿。
  龙城,其名声对东京影响最大;以前龙城的人要入主中原,就是打到东京来。
  “半月下龙城!”茶肆的木楼上,一个圆肚汉子便语气很重地说出这句话,口气里带着各种很强烈的情绪。
  另一个汉子放下手里的坚果,说道:“除了半月下龙城,还有俩月灭蜀国全境、数月灭南唐全国!据说今上自打带兵起,从没有败过!上古战神也不过如此罢……”
  圆肚汉子道:“今上在禁军中早就和战神差不多了。”
  “奇!”刚才那汉子皱眉摇摇头,“你们有没有想过,今上说不定并非凡人,而是天神转世?”
  在座的几个人脸上立刻露出敬畏和神秘的表情。大伙儿着实没亲眼见过鬼神,但也没人强求他们不信鬼神,甚至于各种场合的祭祀、白事上的道士招魂招鬼,都不否认神灵的存在。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有“举头三尺有神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思。
  圆肚汉子似乎练过武,也比较懂兵事。(此时的胖子都是家境殷实的人,不然养不起膘;乱世家境殷实的人家都爱习武。)他沉吟道:“听说今上还是禁军武将时,成名是一箭射死北汉第一猛将张元徽。今上善射,可开十二石的巨弓,可射三百步外的树叶!”
  众人瞪圆了眼睛看着他,居然没有人不信。大伙儿连十二石的弓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但在万军中一箭射死对方名将这等事,在众人眼里都是十分神奇而重大的!
  圆肚汉子沉声道:“常人是不会那么善射的,今上会不会是后羿转世?”
  “啊!”大伙儿哗然。茶肆四座的人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侧目,有的干脆好奇地围过来听。
  座上的一个人道:“后羿可是能把太阳射下来九个。”
  圆肚汉子不以为然道:“后羿本来是战神,真神当然更厉害。今上是真神转世投了凡间,哪还能拥有全部法力?”
  众人一听颇觉有理,纷纷点头附和:“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第五百八十一章 劝降与对峙
  晋阳城皇城外的一座院子门口。有人喊道:“皇帝驾到。”接着忽然一声短促的声音:“喝!”两排披坚执锐的将士一跨脚,把樱枪一齐举了起来。
  郭绍按剑大步向门口走去,忽然发现亲兵们的姿势和表情很奇怪,不像平时要求他们的一样昂首挺胸,却是一个个想要弯腰一样,都拿眼睛偷偷看自己,脸上带着敬畏。
  他扫了一眼便走进大堂,在上面的位置上坐下。
  两旁的文武纷纷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行叩拜之礼:“陛下万寿无疆!”
  “起来罢。”郭绍如同平日一样随口说了一句,手作势向上面抬了抬,又道,“坐,都坐下说话。”
  郭绍伸手在额头上摸了一下,回顾左右,有十几个人,包括“前营军府”的文官和军中高级武将,当下他恢复了办事时的认真和敏锐,说话口齿清楚注意言简意赅,语速也比较快。
  “攻陷晋阳,北汉国之战已经胜券在握。现在的情况,东面向拱禀报,幽州军向东北退却;北面李处耘报,辽军退至忻口以北驻扎。”郭绍说罢,又瞧了一眼左右,把目光停留在王朴的脸上。
  王朴欠了欠身,眼睛不敢直视郭绍,望着地面抱拳道:“老臣寻思两策。”
  郭绍忙道:“王使君但说无妨。”
  王朴道:“其一,招降。对北汉国诸地,包括忻州守军,晓以大义、利弊,让其投降。北汉国已覆灭,连晋阳都挡不住大周军,诸城既无精兵也无雄城,顽抗只有覆灭一路,除了投降大周无路可走。
  其二,对峙。辽国大军守着北面关口,大周无须强攻,只要对峙消耗。忻州投降后,李处耘部可据有城池,后方就近送粮供养,耗个一年半载毫无影响。辽军则不同,忻口以北土地更加贫瘠、粮草匮乏,大军无就食之地,劫掠代州等地还容易引起当地汉将反抗,他们得从千里之外的辽国补给……辽人战马极多,马比人还能吃,离开草原全靠粮食补给,耗费十分巨大。他们没法和咱们长期对峙,要么撤军北遁,要么南下进攻。
  辽国内部不稳,此时尚无与我大周长期交战的准备,晋阳已落入我手,辽军南下已无必要。何况就算耶律休哥南下,大周最差也能凭借晋阳与之大战,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只需观望对峙,消耗粮草。臣以为辽军撤军只是迟早的事。届时大周再兵不血刃招降收复代州等地,占领河东全境!”
  郭绍听罢非常赞同王朴的谋划,立刻说道:“善!”
  王朴道:“以陛下旨意,老臣稍后便以军府之令,向李处耘下达军令。”
  郭绍现在在军政上的处理程序,权力很集中、缺乏制衡,但效率很高。就像这样一件军国大事,王朴提出来,郭绍的态度很明确,连听别人的意见也省了,当场就能决策,并通过幕府“前营军府”立刻执行。这种制度在战争时期很有用,但弊端也很明显,假设君主的控制力不足,王朴又想以公谋私经营党羽,就太容易了(当年周太祖时期的枢密使就是权力过大、缺少制衡,想要挟制太祖)。
  郭绍也认为晋阳城破后,不再需要大规模的战役。有些时候他觉得,战争就是一种势,所有人都会顺势而为……正如王朴判断的,敌人和北汉残余会顺应怎样的势。
  就在这时,王朴又看了一番众将,说道:“大周军不是惧怕辽军,只不过现在在河东与辽军大战,得不到战果和好处。河东已是我朝囊中之物,既无法通过大战开疆辟土;辽军也已控制忻口、雁门等关隘,又是马兵为主,咱们就算赢了也很难斩获多少。
  无利可图之战,最好的选择是不打。要与辽军作战,不如选择幽州!”
  众将听罢顿时动容,一时间开始交头接耳议论。
  王朴又道:“臣不是说现在就攻幽州,北伐尚需年月准备。”
  郭绍一时间心里也蠢蠢欲动,他是从先帝刚登基时期就在周军禁军中效力,想当年高平之战,皇帝率禁军主力亲征,与北汉军交战虽然赢了、但赢得很吃力,起初差点大败;再看现在,柏谷与杨业的野战,以及攻占晋阳,打得都十分顺利……郭绍不由得认为,现在的周军禁军,战力比几年前有较大提升。
  收复幽云十六州。这对任何中原人主都是一件既有诱惑的功业!
  但是,先帝北伐时,在幽州南部大战,郭绍也认识到了辽军的强大。这事儿仍旧不能轻敌。
  这时王朴又上呈了一份奏疏,是善后北汉国全境、安民、驻军等的详细条呈。郭绍也不怎么上心,一则他相信王朴等人完全能处理好这些事,二则他此时心里被更大的诱惑吸引了注意力,便是幽州。
  郭绍大概看了一番主要的驻军之事。王朴建议,晋阳的降兵要调离“龙城”,然后从内地抽调人马驻守晋阳城防,并分化兵权、从朝廷委派文官掌主要权力……晋阳驻军只为了防守,不再承担出兵进攻的职责。
  郭绍大概认可王朴的主张,这个主张主要就是为了削弱晋阳的军事能力……主要这城池很雄壮,进可攻退可守,若让其实力坐大,确实有点不好控制。削弱之后,再收回河东诸地的控制权,晋阳不能控制外围诸地,也就得不到资源坐大实力。
  诸将又说了一些具体的事。郭绍便一掌拍在椅子上,站了起来:“今天议事到此为止,王使君和左攸随我进后堂,别的人散了。”
  众人也躬身侍立在堂中,说道:“恭送陛下。”
  郭绍招来王朴等二人先私下商议,让他们帮着评判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可能性。
  王朴提醒道:“晋阳大捷出乎意料,但幽州不是晋阳,咱们切勿乘胜而骄,不能轻视辽国的实力。”
  郭绍一本正经地点头,虚心道:“王使君提醒得是。”
  王朴这个人说话很有讲究,一般不会阿谀奉承,每次一定会说一些“逆耳”的直言,但那些直言并不会让郭绍恼怒,反而会有种亲近之感;而且郭绍揣测,万一一件事真干砸了,王朴也给自己留了后路,毕竟早就提醒过上位者,作为一个辅佐君王的重臣并未失职。
  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
  杨业呆在府中没出去,府上最忠实的老奴说道:“这几天俺在街上打望,外头全是兵马,可又谈不上兵荒马乱,未有纵兵烧杀劫掠之事。只是街面上比平素更萧索了,百姓可能怕那些武夫,一般不敢出门。”
  杨业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老奴降低声音,沉声道:“不过继宰相郭元为被逮之后,俺听说冯府也被抄了……”
  杨业没有惊讶,只是神情更加凝重。
  老奴道:“罪名是奸臣误国,这些人巧言迷惑国主,将国主和河东百姓陷于不义,深受战乱之苦。”
  杨业忍不住说道:“至少我清楚冯进珂,他一向都是国主心腹忠臣,很得信任。”
  “唉。”老奴叹了一声。
  杨业随即离开了茶厅,向内宅走去。
  他一直在捉摸,周国朝廷专门派细作到府上来,应该有劝降之意;不然攻灭了国家,直接抄家逮捕就行,就像冯进珂的下场……不过若是按照“罪过”来看,杨业比冯进珂还重,柏谷附近的第一场野战,他主帅、也是方略的主要策划实施者;防守晋阳时,也是身居要职。
  不过另外还有一层关系,杨业的正室折金花是西北静难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两家祖上就有交情,如今又有联姻。
  折德扆是归顺大周的地方节度使。据说大周数年来陆续收回削弱了节镇的实力;但西北边陲不一样,那边当地有异族等复杂问题,又远离中枢,朝廷控制力较弱,目前周国朝廷动起来很费事。
  周国皇帝要是对付了杨家,势必得罪折家。这也是世道上高门大户愿意联姻的缘故,牵扯一广,在倒霉之时能让对手投鼠忌器……但仅仅如此,周国朝廷会忌讳得罪折家,不过一定要做,也无所畏惧。折家就算离心,却不是东京朝廷的对手,不会愿意因此就冒灭族风险谋叛朝廷。
  杨业走进了红莺的厢房,红莺腿脚不好,一般都呆在屋子里、现在也在。她上来客气地作了个万福:“恭迎杨将军。”
  “嗯。”杨业如同往常一样应了一声,微微提起袍服下摆,跨进门槛。他的目光从红莺脸上扫过,比较以前她温软甜蜜的讨好态度,知道她已经明白:事情真相相互都已知情。
  两个亲近的人,实在很难掩藏真实的内心,时间一长,只要对方有一点情绪波动都能让对方很容易感觉到,完全不用费多少心思。
  但杨业一直没有揭穿,更没有因此虐待惩罚她。以前他心里有怨气,任何人发现事儿一开始就出自骗局,都不会很好受,至少会对这个女子不满;但是他也很清楚红莺是周国朝廷的人,他不想得罪大周国的人,同时也明白,周国主这么做是看重自己。
  现在,杨业更不愿意得罪这个小女子……国家已经破亡,自己的身家性命如何不过看对方的一句话。他不为自己着想,也会为杨家妻小考虑。
  “晋阳多日战乱,现在外头兵荒马乱,红莺没有被惊扰吧?”杨业道。
  这句简单的关心话,立刻让红莺的神情一变,一言不发地摇摇头。这时杨业忽然才后知后觉,自己的话里意欲交好的迹象多了点……他再次确定一个事儿:两个亲近的人之间,确实难以隐藏什么,一个人不可能每一刻的言行都深思熟虑,总会有迹象。
  果然红莺忽然开口,带着幽怨的口气道:“你需要我时,才会对我好……”
  杨业愕然一语顿塞。
  红莺又低声道:“不过我喜欢你这样。”
  杨业本就不是个话多的人,除非说兵事,他便不再吭声了。
  红莺靠近过来,轻声道:“要不我帮杨将军联络上峰,说不定你还能见到大周皇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连红莺一个女流都清楚再无伪装的必要,杨业也不辩解,他皱眉沉吟片刻道:“再等等,人不能太沉不住气。”
  话音刚落,便有一个奴婢走到门口来,语气急促道:“总算找着阿郎了,周国人来了!”
  杨业微微一惊,但还是坐着没动,问道:“来的是什么人,大概是做什么来的?”
  “奴婢……不知道。”那奴婢涨红了脸。这丫鬟见识低,不过内宅男仆又不能随便进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