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_分卷阅读_118

  朱重九最近一年多來天天被外边的禄老夫子和家里禄小夫子熏陶,对典故的理解,是竹子拔节一样上涨。听完了禄鲲的话,立刻点点头,笑着回应,“那就请章龙泉去胡大海那儿做个淮安府的同知,免得胡大海天天抱怨,说他的长史于常林被我调走后,地方上连个管事的人都沒有。至于宋长洲,我记得当初是吴永淳推荐的他,就让他先去吴永淳的帐下做参军吧。先熟悉一下我军的具体情况,等将來有了战功,再切实安排职务…”
  “好…”禄鲲想了想,点头表示赞同。
  “这两天还有其他人來么?你们三个尽量安排好,别因为名气小就怠慢了,让大伙寒了心…”朱重九抬腿迈上自己专用马车,然后朝逯鲲、施耐庵和罗本做了个邀请的手势,继续问道。
  “不敢…我等岂能耽误了主公的大事?”三人大声答应着,先后跳上马车。先找了个舒服位置坐下,然后继续大声说道,“名气比较大的,还有一个宋濂沒有到。据说是去泉州一带访友了,一时半会儿接不到胡大海的信,所以沒法答复。其他,基本上是來一个,就送到吏局考核一个,然后根据其才能和自己的意愿,安排到各局或者地方上任职。即便是才能方面有所欠缺的,也都按照主公当初的安排,或是送进了府学里边就读。或者直接去了军中,先在辅兵迎里接受一段训练,然后再酌情安置…”
  “嗯…”朱重九满意地点头。将脊背靠在包着棉花的座椅上,缓缓舒展筋骨。
  为了安置数量庞大的灾民,大总管府一直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修茸并改善各地的基础设施。所以从扬州城到军营这一段,路面全都组织人手处理过,虽然还沒來得及铺上水泥,但已经用水牛拉着石头碾子压得又宽又平,四轮马车跑在上面,非常轻快。让坐在里边的人丝毫都不感觉颠簸。
  “要是全天下的路,都能像扬州这边一样就好了。”尽管就任学政以來,每天都坐着为自己专门配发的四轮马车跑來跑去,施耐庵依旧舒服地伸了下胳膊,大声感慨。“那样,四处游历的人,也不觉得什么苦楚。躺在马车上睡一觉,第二天一睁眼,下一座城市就到了…”
  “那得咱们淮扬大总管府早日涤荡天下才行…”逯鹏看了他一眼,踌躇满志,“眼下除了咱们这边,还有谁肯把钱花在修路上?即便蒙元官府,入主中原七十多年,也沒修过一次路。大部分官道还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呢,连当初当路基的石头,都被风化得一捏就掉渣子了…”
  “唉…”施耐庵闻听,立刻叹息着摇头。在扬州这一个多月來,他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新鲜事情,跟自己过去在全国各地的所见所闻一比较,心中就充满了感慨。
  淮扬是完全不同的地方,虽然大总管府只在这里施政了七八个月,甚至有的地方,仅仅是两三个月。但短短几个月时间,整个地区都脱胎换骨。且不说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水车,让人一眼望上去便豪气顿生。就连脚下的道路和路旁的民居,都看着比别处更干净整齐。连同路上的行人和田地中的农夫,都看着个个精神抖擞。
  这样的景色,又有哪个真正心怀天下的读书人不愿意看到呢?他们读的是圣贤书,理应怀念的是巍巍大汉,凛凛大唐。怀念的是四夷宾服,万国來朝。怀念的是开元盛世时,“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而不是站在同乡与同族的白骨之上,喝酒嫖妓,风花雪月。
  如果哪天朱总管能够一统天下,那必然是另外一个大汉,另外一个盛唐…想到某一天自己能乘坐着舒服的四轮马车,从泰山出发,一路直抵昆仑,他六十多岁的躯体里头,就充满了力气。能治一地者,必能治一国。几个月时间能让扬州天地一新,假以时日,又如何不能让神州脱胎换骨。。。。。?
  正兴奋的想着,耳畔却又传來的自家弟子罗本的声音,“都督,扬州府衙里边,最近根据吏局的考核,罢黜了几个做事不用心的。果然如大伙当初预料的那般,都赖着不肯走,千方百计找人说情,想让臣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你处理得很对…道不同不相为谋,趁着他们还沒弄出什么乱子,大伙好聚好散就是。”朱重九想了想,满脸嘉许。“否则,等他们真的弄出事情來,即便你想帮他们,也与律法不容了…”
  难得能抓到自家大总管一次,扬州知府罗本点点头,继续非常认真地汇报,“臣也这么想,所以臣沒有答应他们留用。而是给了一笔钱,好言好语打发他们自谋生计去了…”
  作为最高级别的地方官员,他跟士绅名流们打交道的机会最多,时间也最长。因此能深刻感觉到后者作为一个整体,对淮扬大总管府的排斥。故而那晚得到朱重九的认可之后,下手极为干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清理了整个扬州路的官场。
  “要依照禄某之见,清源你还是太仁厚了。”对于敢主动挑衅的地方士绅,禄鲲比罗本还看不上他们,笑了笑,在旁边低声插言,“要是我,要就直接用船拉了,丢黄河北面去。反正他们心向大元,何不免费送他们一程?…”
  “哈哈哈哈…”车厢内,立刻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每个人都觉得,禄鲲的办法,也许值得以试。把心向大元的人,都给大元朝送过去,看他们在北边,能做出什么事业來?十有**连口热乎饭都混不上。反而会被那边当作细作直接抓进牢里,弄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大伙一路谈谈说说,坐在马车里指点江山。不知不觉中,就进了扬州城。顺着玻璃车窗向外望去,只见宽阔的马路两边,处处都在破土动工。一些看好扬州未來发展的富户,还有刚刚从新式工坊、商铺里赚到了一点钱的百姓们,争先恐后,在刚刚清理出來的土地上,建设起了自己的新家。每一位忙碌者的脸上,都洒满了希望的阳光。
  “老城里边,除了几处烧得不厉害的有主宅院,其他地方全都清理完了…”对着窗外的忙碌景色,扬州知府罗本,不无得意的介绍。“小学、县学和府学的地点也已经选好,只等商号把第一批材料运过來,就能破土动工。这次准备把学堂的房子全盖成砖石和水泥的,免得今后人多手杂,有走水的风险。江湾那边的百工技校也开始盖了,也是用砖石和水泥,估计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开课…”
  “教习呢,能找得齐么?”朱重九从窗外收回目光,笑着询问。
  “小学那边沒问題,扬州和淮安这边,读书人相对多些。咱们给钱给得高,很多开私塾先生都愿意來…”逯鹏接过话头,非常认真地回应,“县学的教谕,就由府学中选派。府学则相对难一些,目前准备等这次春闱结束后,找几名成绩优异者充任…”
  “他们会愿意么?”朱重九愣了愣,犹豫着问。在他看來,凡是参加科举的,肯定都是希望在官场中一展所长。考中了功名却去当教师,总是可能有违人愿。
  “准备参照宋制,将府学教授暂定为正八品官儿。”禄鲲想了想,低声补充,“如果做事认真的话,还可以酌情升迁到学局任职,或者转往地方。传承学问乃百年之事,很少有人会不愿意做。”
  “也许师弟的选择,并非故弄清高…”听着禄鲲与朱重九的对话,施耐庵的灵魂再一次飞出了窗外。做官固然能一展胸中抱负,可如果在这朝气蓬勃的地方,开一座书院,传承师门学问呢?虽然眼下看不出风光,可随着淮扬军涤荡天下,书院中走出去的弟子,恐怕也要成为新朝的栋梁。那是二程当年都不敢指望的伟业啊,真的让刘伯温给做起來,天下儒学,又岂会由伊洛一家独大。。。。。。
  注1:刘伯温的传记中,有“讲理性于复初郑先生,闻濂洛心法,即得其旨归…”的评价。
  注2:章溢是龙泉人,宋克是长洲(苏州)人。所以用籍贯称呼他们。
  第二百八十二章 刘伯温 下
  “伯温兄,你用这种法子试那朱佛子,是不是有些过了?”
  就在朱重九和施耐庵等人坐在马车上展望未來的时候,扬州集贤馆内一处院落的凉亭内,章溢、刘基和宋克三人,也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和打算。
  他们三个当中,刘伯温已经四十三岁,年龄最长。章溢比刘伯温晚生了三年,所以称之为兄。至于宋克宋仲温,今年才刚刚而立,所以只能勉为其难才能做个小老弟了。
  不过,刘伯温这个当兄长的,却显然有些不合格。听出章溢话语的奉劝味道,却摇了摇头,笑着反问,“有什么过分的?他朱佛子如果连这点儿礼贤下士的心思都沒有?我何必豁出自己的性命和日后青史留名的机会帮他?倒是你们两个,这么早就答应了他的聘请,万一他将來不能成事。。。。。。”
  “不能成事,朱佛子要是不能成事,这天下还有谁能成事?…”宋克宋仲温脾气急,立刻站起來打断,“伯温兄,你可是觉得这蒙古人,还有坐稳天下的可能?”
  “不修仁德,不重律法。父杀子如杀羊,臣杀君如割鸡。能执掌天下七十余年,已经是个异数。再继续坐稳江山,天理难容…”刘伯温想都不想,冷笑着着摇头。
  正因为做过大元朝的官,所以他才更清楚这个朝廷气数已尽的事实。把天下人分为四等的蒙古朝廷,永远无法真正统治这片广袤的河山。残暴的杀戮只能起到一时的威慑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有新的一批年青人成长起來,继续前仆后继地试图驱逐鞑虏。
  而蒙古朝廷对弱者敲骨吸髓,对真正的反抗者却总想着通过招安的手段拉拢,这种荒唐无比的对策,无形中更是助涨了造反者的意识,令他们更愿意通过抗争來获取更大的空间。
  “那伯温兄你为何还要故意拿架子?朱总管正值用人之际,我等助他一臂之力,重整华夏山河岂不快哉?…”听刘伯温的话语里,对蒙元朝廷并沒带任何好感,宋克非常不解地追问。
  “天下豪杰,又不止他朱总管一个?”刘伯温笑了笑,脸上涌起几分倨傲,“如此大争之事,非但君择臣,臣亦要择君。否则明珠暗投,岂不枉了我辈男儿在世上走一遭?”
  “天下豪杰,还有谁值得我等去辅佐?你不是说那刚打下两个县地盘就忙着选妃子的徐寿辉吧?”宋克被刘伯温自信的模样逗笑,摇摇头,撇着嘴追问。
  “徐寿辉?一介农夫尔,才多收了两斗谷子就想纳妾,能成什么大气候?”刘伯温继续摇头,嘴角撇得都快成了八字形。
  “那就是刘福通?除了徐寿辉,也只有他地盘比朱总管大了?”宋克耸了耸肩膀,故意拿话头來挤兑他。
  “刘福通?呵呵,做一个开路先锋倒也胜任。做一路主将,就缺了几分见识?想只手补天,累死也不可能…”刘伯温脸上的桀骜神色稍褪,笑了笑,叹息这点评。
  虽然是隐居于闹市,他的眼睛却从未离开过滚滚红尘。刘福通这些年來的所作所为,他几乎每一件都仔细打听过,并且私下里都做了详尽分析揣摩。对此人带着几千号信徒,就打下大半个河南江北行省的壮举,好生佩服。然而与此同时,却对此人四处封官许愿,却对身边一道起家的老兄弟防微杜渐的做法,很是不屑。
  既沒有容人之量,又不能与真正支持自己的人共享利益,如此狭隘之辈,又怎么可能担当起恢复河山的重任?即便运气好,也不过是下一个张角和黄巢罢了,其兴也快,其败也忽,除了将旧有的秩序砸了个稀巴烂之外,留不下任何成果。
  “那就是孟海马?布王三?”宋克又看了刘伯温一眼,继续拿一个个豪杰的名字相试。
  刘伯温翻了翻眼皮,连评价的兴趣都沒有了。这两位在他眼里,还不如徐寿辉呢,至少,后者目前的势力还大一些,手下还有彭和尚、倪文俊这些臂膀帮衬,整个南方红巾,如今也还出于一路上升状态。而前两人,却已经彻底走到了头,马上就要日薄西山了。
  “哈,那我明白了,你说的是芝麻李…”宋克用力拍了下巴掌,做恍然大悟状,“按照道理,他现在还是朱总管的顶头上司呢?又有徐州首义之功,还待人厚道。毛贵、赵君用两个,也都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肯听他的调遣…”
  “芝麻李乃仁厚长者…若非乱世,绝对堪称宰相之材…”刘伯温冲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敬意。“然这大争之世,光是仁厚,却无法问鼎逐鹿。想要走得更远,还需要一手捧着甘露,一手拎着钢刀才对…”
  “那不就剩下了朱总管了么?”宋克咧开着,摇着头大笑,“说來说去,你不还是最推崇朱总管,又何必做欲拒还迎状?”
  最后半句话,是形容青楼女子的,说在这里可是有些不讲究。刘伯温听了,忍不住狠狠瞪了宋克一眼,低声呵斥,“满口胡言…你才是欲迎还拒。你现在简直是连拒都不想拒,直接敞开门迎客,还要倒贴茶水点心…”
  骂过了,又摇摇头了,无奈地苦笑,“刘某的确,曾经对朱佛子有些推崇。但刘某最近,却见到了另外一个英雄人物,也是非常了得?”
  “谁?”非但是宋克,在一旁冷眼旁观的章溢也吓了一跳,大声追问。
  “说來有趣,此人比朱重九少了一个数,姓朱名重八。眼下奉了郭子敬和朱总管两人的命令,常驻在和州。但刘某观其左右,隐隐有将相之气…”
  “你去过和州?”
  “那朱重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佩服?”
  章溢和宋克两人闻听此言,愈发觉得惊诧,忍不住相继开口追问。
  所谓将相之气,纯属虚无缥缈的糊弄人之说。但他们这些自负可为帝王臂膀的人,却可以通过观察某位诸侯及其身边爪牙的行为举止,推断出此人符合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明主形象,然后选择是否前去辅佐。刘伯温先前目无余子,而此刻,却又信誓旦旦地说朱重八头上有帝王之气,很明显,对此人观察已经很久了,并且已经略有倾心。
  果然,听了章溢和宋克两个追问,刘伯温笑了笑,不疾不徐地回应,“半年前,此人只是郭子敬帐下一个亲兵。结果到淮安走了一趟,就顺势促成了五家联手南下。他自己,也一跃成为郭子兴麾下的亲军指挥使,掌握了最为精锐的两千甲士…”
  “那又如何,不过是个纵横家而已?”宋克撇撇嘴,不屑地点评。
  刘伯温笑了笑,也不反驳,只是继续低声介绍,“那朱重八南下途中,于郭子兴帐下东挡西杀,战功赫赫。曾经凭着一杆长矛单挑朱亮祖、廖大亨等数将,丝毫不落下风…”
  “朱总管也曾亲自提刀上阵,在黄河北岸生擒敌将无数…”宋克不服气,拿出朱重九当年在黄河北岸与阿速军硬撼的战绩对比。
  “扬州之战结束后,朱重八从朱总管手中讨了一支将令,前去攻打和州。凭着区区数千兵马,一个月内四战四捷,将帖木儿不花和孛罗不花叔侄打得龟缩于肥水西岸不敢露头。然后将和州、巢县等人,尽数收归掌握…”
  “比淮扬小得多…”
  “拿下和州之后,朱重八立刻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整肃军纪,严禁将士骚扰百姓…”
  “朱总管也做到了…并且还想方设法造福于民…”
  “和州有不服教化者数十家,朱总管一夜尽杀之…分其田与治下百姓。并且张榜于四门,公开宣布这些人的罪状。”
  这,可就比朱重九爽利多了,丝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扬州这边,总是给地方豪强留有余地。只是手段太暴烈了些,简直如雷霆万钧。
  然而,沒等宋克指摘朱重八残暴好杀,刘伯温却又大声补充,“除尽滁州、梁县等地豪强之后。朱重八立刻出榜招贤,并且先后数次前往枫林先生家中探问。恰巧枫林先生访友归來,感其赤诚,受其礼聘为行军长史。朱重八的左右臂膀,李善长,宋思颜,皆居其下…”
  “嘶………”章溢和宋克二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枫林先他们两个都熟悉,这个人名字叫朱升,至正元年,登乡贡进士。做过池州路学正,在士林中素有声望。教导出來有本事的门生弟子高达数十人至多。朱重八得了他的帮助,必将如虎添翼。
  更令人赞叹的是,朱重八也真的敢下手笔。居然待朱升一到,就立刻将此人提拔到最重要的文臣位置上,连麾下原本的老人都得让路。而相比之下,朱重九这边对人才的态度就差得多了。非但未曾去任何一人那里三顾茅庐,甚至连逯鲁曾这样的名满天下的榜眼,如今还屈居于那个姓苏的小吏之下。真是太过于重小义,而轻慢士大夫了。
  “我來扬州之前,曾经去朱重八那边拜会过枫林先生…”刘伯温想了想,继续说道。虽然那边也是事业草创,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上下尊卑,高低贵贱,无不分明,并且甚合程朱之道。显然朱重八本人,准备以我儒家之学來安天下。而这边。。。。。。”
  叹了口气,刘伯温继续惨笑着反问,“扬州城里这些,刘某想请教,二位能看得懂几分?”
  “这。。。。。”章溢和宋克两个无言以对。來扬州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他们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这座城市与其他地方的不同。
  非常有生气,几乎见到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脸上都写满了笑容,眼睛里也燃烧着对未來的希望。然而,与生气相伴而行的,却是无序和混乱。到处都在破土动工,根本不分什么风水卦位,也不管什么黄道白道。大街上男男女女都是小跑着,见了官府差役,也不闪避。甚至有人动不动就拉着自己的东家,到衙门里头去告状。而衙门里头,对市井百姓,显然相当偏袒。导致那些做东家的沒等走到地方,就先服了软。宁可花钱來息事宁人,也不愿意跟手下的佃户、伙计们对薄公堂。
  “重草民而轻豪绅,重商工而轻士农。诱民以利,却不使其知仁义礼仪。两位请恕刘某孤陋,翻遍史册,刘某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工商安天下者…”刘伯温长长的叹了口气,满脸萧瑟。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算 上
  “这。。。。。。。”章溢和宋克二人竟无言以对。
  二人都是饱学名士,肚子里装的都是儒家经典,都深信蒙古人之所以坐不稳天下,是沒有广施仁政,从上到下完全地依照儒家理念來治国的缘故。而朱重九这边眼下虽然欣欣向荣,除了爱惜百姓之外,却找不到第二样是符合儒家精义的,细想之下,怎能不让人唏嘘。
  宋克还好,年纪青,性子也豪侠。虽然觉得对眼前种种古怪情况有许多不适应。但想到这些可能都是为了驱逐鞑虏,也就觉得无所谓了。而那章溢,却是正宗的理学大家,治的是伊洛之学,怎么可能接受得了?被刘伯温几句话就戳到了痛处,叹息了许久,脸色煞白,双目了无生机。
  已经答应要出山辅佐朱重九,并且把自己的侄儿也带上了,以他的做人原则,就不能轻易反悔。而假如朱重九将來真的身败名裂,他章溢岂不是一样要跟着遗臭万年?非但害了自己,还搭上了自家的亲侄儿,哥哥的唯一骨肉,将來九泉之下,他又拿什么跟自家早亡的兄嫂去交代?
  正愣愣的想着,却听宋克用力拍了下桌案,大声断喝,“呔…好你刘伯温,老子差点就上了你的当…你这厮,亏我跟章兄还拿你当朋友…居然奉了朱重八的命令前來行离间之计?”
  “行离间之计?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眼下朱重八势弱,朱重九势强。这么早施行离间之计,万一被朱重九知道了。亲提大兵上门问罪,朱重八拿什么抵挡?”
  “这。。。。。”宋克又被问住了,急得咬牙切齿。朱重八不过是郭子兴麾下的一名武将,最近刚刚得了一块自己能说得算的地盘,打了几场胜仗。可兵不过万,名声也远在朱重九之下。如果现在他就敢胡乱想什么鬼主意的话,恐怕根本用不到朱重九亲自动手,麾下五个指挥使随便一个出马,就能轻松撕碎了他。
  不是离间计?那刘伯温到底奉了谁的命?安得什么居心?瞪圆了两只眼睛死盯着此人,宋克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却始终看不出任何破绽來。恨得跺了跺脚,用力朝地上吐了口吐沫,大声说道:“呸…反正我不会听你的。老子不管什么这学,那学。老子是不甘心给蒙古人欺负,所以才要起來造他娘的反。至于用谁家之术來治国,那是小事儿…只要能打跑蒙古人,能涤荡这万里腥膻,任何有用的办法,都可以拿來一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刘伯温笑了笑,非常平和地回应,“兼容并蓄,原本就是我儒学圭臬之一。但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君臣纲常却不能坏。否则,天下必将大乱,永无宁日…”
  “我就沒看乱到哪里來…大宋当年倒是半本论语治天下呢,结果先是被辽国欺负得沒脾气,然后又亡于女真,偏安南渡。最后又亡于蒙古,生灵涂炭。几百年里,儒学沒起到任何狗屁作用。倒是那个朱熹,沒对外的本事,关起门來去欺负女人却是一等一,也不嫌丢人…”
  因为不同意刘伯温的观点,他干脆连理学也一股脑地给否定了,连带着理学大家朱熹的一些隐私,亦毫不犹豫地给翻了出來。
  “但大宋毕竟有三百年文教之盛…”刘伯温不想跟他争执,摇摇头,笑着强调。“大唐虽强,却前有武后窃国,后有藩镇割据。真正太平日子,加起來还不到一百年。而我大宋,虽然外战弱了些,四百年來却沒外戚窃国,沒武将拥兵自重。老百姓日子过得悠哉游哉,沒受什么刀兵之苦…”
  “那是吹牛…”宋克翻翻眼皮,不屑地反驳,“且不说王小波,李顺,钟相、杨么,田虎方腊,当年女真南下,就沒杀百姓么?蒙古人席卷江南,就沒杀百姓么?‘我军百万战旗红,俱是江南儿女血’又是谁写的?淮南淮北,当年又是因何变成了白地”
  不待刘福通回答,他又继续大声冷笑,“我就奇怪了,既然你那么看好朱重八,为何不留在那里?想是以风林先生的胸怀,应该未必容你不下…你为何又偏偏跑到扬州來,给我等当头泼一盆子冷水?”
  “唉…”闻听此言,刘伯温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沉吟了好半晌,他摇摇头,苦笑着说道:“刘某虽然不看好这扬州的治国手段,但眼下,却无法否认淮安兵锋天下至锐的事实…”
  “哼…”宋克嗤之以鼻。在他看來,淮安军当然是一等一厉害。自从兵出徐州以來,就根本沒打过任何败仗。而这一切,不恰巧证明了,朱重九目前所做所为自有其道理么?读书人看不懂,就虚心去揣摩是了。何必死抱着什么程朱理学去扯别人的后腿?
  “我去滁州的路上,曾经遭遇了一次江匪…”刘伯温摇了摇头,像做梦一般回忆。
  “啊…”章溢和宋克两人顾不得再跟他怄气,一起转过头來,关心地问,“那你受伤了么,到底怎么逃出來了。长江上的水匪,可是从不讲道理…”
  因为江面宽阔,水流平稳。所以长江之上,往來船只极多。而蒙古官府,向來又不注重水师。故而就有一些凶恶蛮横之辈,经常驾一艘大船,在江上纵横往來。遇到看上去可能有钱财的目标,就立刻靠过去,杀人越货。其他过往船只即便看见了,也不敢管。只能加速离开,以免遭受池鱼之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